導讀:近日,上海一處市場內,一名女童手扒扶梯雙腳懸空,男子勇救女童卻被指責“手碰隱私部位”。
男子救下女童卻被指責
在危急關頭,人的生命與安全應放在價值排序的首位,幫人及時脫離險境勝過任何對細節的吹毛求疵。
據極目新聞,9月25日上午,上海一市場內,一名女童手扒扶梯雙腳懸空,情況十分危急,好在兩名男子挺身而出將其解救下來。26日,救人的丁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將孩子救下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們卻遭到一些無端的指責,“有人說我救人的速度慢了,還有人說我救小女孩時,手放的位置不對。”
丁先生遭到部分網友非議的動作(網絡視頻截圖)
小女孩獲救后,丁先生立刻就松開了手(網絡視頻截圖)
無獨有偶,去年8月,有一件與此特別類似的事。
安徽一名環衛工人高師傅看到一名女孩不慎將頭伸進鐵門縫隙處被困,便上去施救,為了自證清白還讓旁人錄下視頻,沒想到這視頻成為他對女孩“手腳不干凈”的“罪證”,引發部分網友對他污言穢語,橫加指責,直到女孩的家人出面感謝他,流言才慢慢停息。這件事當時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很多人都表示失望:如果做好事招來的是網暴,那么以后還有誰敢見義勇為?社會還如何弘揚真善美?
▲8月20日,安徽淮南一小女孩頭部被卡在鐵門縫隙內。
媒體評男子勇救女童卻遭指責:寒心
“鍵盤俠”易做,真的“俠士”難尋。媒體評論:作為旁觀者,我們不是事件當事人,更不了解事發時的情況究竟如何,如此妄加揣測,真是讓救人者寒了心。
當然,少數“鍵盤俠”的無端指責,代表不了輿論場的主流聲音,但此種雜音不會自行消弭,更要防止由此產生的網絡暴力引發寒蟬效應,束縛住行善者的手腳,助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冷漠心態。
曾經,醫生救人被索要醫師證,見義勇為反被訛等事件引發輿論熱議,并在廣泛關注下得到妥善處理,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要為好人撐腰。守護好人的善意就是守護我們社會的溫度,所以,對于救人者,我們不應該求全責備,更不應用齷齪心態盯著細節不放。
由此而論,給救人者的行為按下道義上的確認鍵,為其解除后顧之憂,不僅是對好人的保護,也是在鼓勵其傳遞善舉的正能量。一個良善治理的社會不能容納戾氣橫行,也不應被少數人的雜音所擾。
(圖源網絡 中國小康網綜合極目新聞、新京報、東北新聞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