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的轉冷,許多昆蟲都變得越來越不活躍,但是這幾天哈爾濱卻比較反常,一種昆蟲突然大量聚集,密密麻麻地出現,讓當地居民十分頭疼。
一位網友做了一個視頻合集,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些昆蟲大量停留在房屋外墻、玻璃上,地面更是鋪了滿滿一層,在外面行駛的汽車也會撞死許多,以至于整個擋風玻璃都是“爆漿”的昆蟲尸體。
由于這幾年許多地方都禁止焚燒秸稈,而焚燒秸稈有一個比較不錯的作用,那就是會把一些害蟲的卵給燒掉,以達到控制蟲害的效果。
所以,有人懷疑哈爾濱這次出現這么多昆蟲的原因是禁止焚燒秸稈的緣故,最終導致這些昆蟲泛濫成災。
那么這些昆蟲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它們會在秋天突然大量出現呢?
花大姐:異色瓢蟲
這種昆蟲其實并不是什么罕見的蟲子,它們是異色瓢蟲,在中國北方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瓢蟲,由于長得比較漂亮,所以北方人喜歡叫它“花大姐”。
而與它們一樣喜聞樂見的是它們在每年10月份的聚集行為,如果我們現在去翻看相關新聞,你會發現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這種瓢蟲聚集擾民的相關報道。
除了偶爾擾民之外,異色瓢蟲并不是什么害蟲,它們是實打實的益蟲,專吃害蟲的那種,而且把自己吃到了國外。
異色瓢蟲,圖源:spacebirdy
非洲和美洲大陸原本是沒有這種瓢蟲的,但是在100多年前,異色瓢蟲作為生物防控的益蟲引入了這些地區,如今由于種群數量飛速增長已經讓這些地區頭疼不已,而它們也成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入侵種數據庫。
其實,異色瓢蟲會集體出現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它們要找地方越冬了,而焚燒秸稈幾乎不會影響他們的種群數量。
為什么是秋天“泛濫”?
大部分昆蟲都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們也會有類似冬眠的狀態,被稱為滯育,在這種狀態下昆蟲會降低新陳代謝來度過冬天。
但由于昆蟲的生命周期中有比較多的形態,所以不同昆蟲的過冬形態是不同的,大部分昆蟲的選擇以卵的形態來過冬,第二多的則是以幼蟲,而只有較少的昆蟲會選擇以成蟲形態來過冬,異色瓢蟲便是其中一種。
卵的抵抗力很強,是過冬的最好選擇,幼蟲則可以鉆進地下和各種較為保暖的縫隙,而成蟲基本是為了繁殖而存在的,所以很少會配備一些過冬的本領。
圖:異色瓢蟲喜歡擠在這種縫隙中過冬
不過,讓成蟲過冬也有好處,那就是它們可以在來年食物充足的春夏以更快的速度占領利基市場并完成繁殖。
自然界卷得很厲害,所以即便成蟲過冬比較難,也比較不合理,但依然會有很多昆蟲這樣去選擇。
其實,異色瓢蟲的生長繁殖周期基本可以避開我們燒秸稈的時間段。
幼蟲,蛹和成蟲,圖源:Rise0011
在我國華北地區,異色瓢蟲從3月份出洞便開始繁殖,一年可以生產六代,每一代從卵到成蟲平均時間只有25.12天,然后所有的個體都以成蟲越冬。
一般北方燒秸稈的時間是秋天和春天,而且時間集中且較短,而這些時間點的異色瓢蟲基本都是成蟲狀態生活,是比較容易逃跑的,可以說燒麥稈對它們的影響較小。
真正讓它們看似泛濫成災的原因是它們喜歡聚集起來共享越冬地點,所以其實并不是泛濫成災,只是局部看似很多而已。
另外,也不是這幾年才有這種看似泛濫成災的,異色瓢蟲的這種集體出現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只是現在可能天敵變少了,每次出現可能會更加多一點的而已。
集體出現的異色瓢蟲就是害蟲
任何一種能夠做到這種集體出動的生物都不簡單,科學家一直都在試圖破解是什么讓它們做到這一點的。
此前的一些研究發現,異色瓢蟲成蟲是通過分泌聚集信息素來相互發送信號和定位,最終大量聚集在一起的,
不過,現在的一些研究認為比揮發性信息素更關鍵的是它們的視覺作用,這些瓢蟲似乎更喜歡通過視覺線索來彼此集合,而吸引它們的是被照亮的表面,這可能就是它們經常集體出現在房屋墻壁上的緣故吧。
雖然,異色瓢蟲是農林益蟲,但是這樣集體出現的話,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圖源:Diego Delso
首先,它們是會咬人的,如果不小心落在我們身上,它們可能會覺得我們侵犯到它們,從而對我們進行撕咬。
其次,異色瓢蟲和許多昆蟲一樣,會使用甲氧基吡嗪作為防御化學物質來防止被捕食。
這些難聞的化學物質都存儲在它們的血淋巴中,而且其濃度遠高于其它瓢蟲,當它們在受到壓力的時候就會反射性釋放這些化學物質,如果是被踩死的話,就會釋放所有。
所以它們很臭,特別是集體出現的時候,即便我們不對它們做任何威脅行為,也會有一股很重的枯葉味道,有些人會對這種味道過敏。
一般情況下氣溫低于10℃,這種昆蟲就會基本沒有行動能力,所以如果真的受到它們集中過冬困擾的話,可以試著等溫度稍微降下來后給它們集中處理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