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陳琳)今天(10月17日)上午,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一場記者招待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21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的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10月17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從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廣大農民群眾和糧食從業人員辛勤努力,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站上1.2萬億斤臺階,自2015年起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創造了歷史新高,達到了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我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就是說,即使不考慮進口的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全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000061)生產保護區,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積極推動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質優價的市場化收購,認真抓好政策性收購,守住“種糧賣得出”底線。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發揮了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關鍵作用。
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現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應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應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
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與之相比,我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叢亮表示,“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