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為世界遺產城市,曾出土發現不少極具價值的古代文物,而今,又有一鼎古鐘被發現,引起網友關注熱議。
10月19日消息,據報道,近日,泉州通淮關岳廟在例行檢查中,發現明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鑄造文物大鐘一座。
據悉,該古鐘為鐵鑄鐘,通高120厘米,鐘口直徑70厘米,胎體厚5厘米,重約350公斤,迄今已有418年的歷史。
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長陳慶元介紹,“此前,古鐘一直懸掛于通淮關岳廟正門左側房梁。”古鐘正面銘文“在城迎春門”“關王廟鐘”“萬歷三十二年三月吉日立”等字樣依然清晰可見。
迎春門為泉州古城門之一,位于涂門水關附近。古書記載,1558年,守衛泉州的知府熊汝達在德濟門發生火災后,重建了德濟門,并將通淮門改名為迎春門,南熏門改為通津門,其他各門仍舊保留原名。
經泉州多位文物專家考證,彼時通淮關岳廟已存在于現址,稱“關王廟”,此鐘為通淮關岳廟原有無疑。
更值一提的是,古鐘與通淮關岳廟一同跨越了四個多世紀,每逢歲時節慶及重要事件都以鳴鐘為示,時至今日鐘聲依然洪亮,余音繞梁。
【本文結束】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快科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