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內投資者再添長期配置利器。證監會官網顯示,10月21日,華泰柏瑞中證1000增強策略ETF等13只指數增強ETF的申報材料均已被接受。這也是繼首批增強型ETF成功推出后,該類創新型產品的第一次集中擴容。從產品名稱來看,本次上報的增強型ETF主要采取寬基指數增強策略。大資管時代,隨著居民理財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寬基指數增強策略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這類產品有望成為投資者進行長期配置的重要工具。
從目前已經運作的增強型ETF試點看,存量的5只產品運作情況良好。其中,華泰柏瑞旗下首只增強型ETF——華泰柏瑞中證500增強ETF(561550)表現尤為突出。根據產品二季報,該產品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7.54%的超額收益,有效發揮了指數增強基金的阿爾法優勢。
身兼量化之鋒、指數之銳
據了解,增強型ETF屬于主動管理ETF的一種,而主動管理ETF在海外市場運營多年,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投資產品。
簡單來說,增強型ETF結合了指數增強的投資策略與ETF運作形式,在緊密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管理爭取超越指數的可能性,同時兼具ETF的便利交易功能,為場內投資者提供了指數化投資的新方式。
增強型ETF的擴容,也大大推動了ETF投資從同質化競爭步入差異化競爭的歷史新階段,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A股有豐富的阿爾法機會,從歷史數據來看,國內指數增強策略效果不錯,對于量化實力較為強的基金公司,可以發揮指數增強業務上的優勢為投資者力爭獲取更好的回報;另一方面,隨著ETF運作機制越來越成熟和透明,投資者需求越來越多元化,ETF由標準化產品向增強型產品擴容也是水到渠成。
量化、指數雙金牛團隊夢幻聯動
增強型ETF同時對管理人的投資和運營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具備在控制跟蹤誤差的情況下、產生超額收益的能力,即增強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具備良好的ETF運營管理能力。
而華泰柏瑞基金恰恰是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在主動量化和ETF兩個領域都很出色的基金公司之一。
作為“量化與指數雙金牛團隊”得主,華泰柏瑞基金在增強型ETF方面優勢突出。ETF投資方面,華泰柏瑞基金6次斬獲“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大獎,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更是8次摘取指數金牛基金獎,管理產品在流動性和跟蹤誤差等指標上均表現出色。量化投資方面,華泰柏瑞基金是市場中僅有的、連續三屆“量化投資金牛基金公司”,擁有超過9年指數增強類產品的實戰業績。
低估布局 中證1000投資價值凸顯
從申報產品名稱來看,本次上報的增強型ETF主要采取寬基指數增強策略。其中,華泰柏瑞基金籌備的第二只增強型ETF選擇以中證1000指數作為比較基準。
在今年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下,中證1000指數今年以來表現突出,截至2022年10月21日,中證1000指數分別跑贏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17.2%和28.46%(數據來源:wind)。相關股指期貨和期權的推出,使得以中證1000指數為代表的中小盤投資價值收獲更多市場關注。
中證1000指數是全市場專精特新含量最高的寬基指數之一,成長性高,目前估值又處于歷史低位,加之指數成份股數量較多,行業分布分散且均衡,非常適合基金管理人發揮量化選股策略的優勢。
備注:
1.金牛獎由《中國證券報》評選,華泰柏瑞基金榮獲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2022年8月、2021年9月、2020年3月、2019年4月、2017年4月、2016年3月;華泰柏瑞基金榮獲量化投資金牛基金公司:2018年3月、2019年4月、2020年3月;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榮獲指數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2022年8月、2021年9月、2020年3月、2019年4月、2018年3月、2017年4月、2016年3月、2014年3月;
2.華泰柏瑞中證500增強策略ETF成立于20211202,2022年上半年收益為-4.76%。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 500 指數收益率,同期收益為-12.30%,歷任基金經理:田漢卿(20211202至今)、柳軍(20211202至今)。數據來源:產品定期報告。
風險提示:
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注意投資風險,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說明書,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增強策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還包括增強策略失效的風險、潛在搶先交易的風險。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中證”)編制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中證。中證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指數的準確性,但不對此作任何保證,亦不因指數的任何錯誤對任何人負責。特別聲明:中國證監會的注冊并不代表中國證監會對該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推薦或者保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