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發布9月份網約車行業運行基本情況。據系統統計,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9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5.54億單,環比下降21.2%。
據觀察,9月訂單合規率排名前10的平臺中,有9家平臺的訂單量較上月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訂單量下跌最明顯的三個平臺分別是T3出行、滴滴出行和萬順叫車,T3訂單量跌幅更是高達29.5%。
近年來,擴張成為T3出行的主基調。2021年11月,T3出行登錄威海,標志著其提前完成2021年“4833”的戰略目標,順利實現48城計劃。今年9月,T3出行在進駐微信交通出行板塊的時候宣布,其開通運營的城市已經達到96個。短短10個月,T3出行的運營城市數量翻倍。
為了實現市場占有率和平臺訂單量兩個指標,T3出行在開城的基礎上還大量招募司機。為了成為更多司機的選擇,T3出行CEO崔大勇在接受采訪時還公開表示,司機有基礎工資,還有提成、獎勵、補貼和社保五險等,他還給出司機不需要租金,也不需要承擔車險和保養的承諾。
然而這一承諾終成畫餅。從短期效果來看,T3出行在營銷和擴張上的大手筆投入,確實引起了不少關注;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短期沖量不可持續,未來將帶來不可估量的下滑隱憂。當市場發生變化時,步伐過大的玩家受到的影響無疑會更大,企業或許有能力抵御這樣的波動,而依附于平臺謀生的司機,就成為了訂單波動成本的實際承擔者。
有媒體統計,從2019年至今,T3出行已經爆發過十余起司機集體退車風波。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各地的直營司機也收到T3出行要求他們轉為加盟司機的通知。另據鳳凰網《新視界》報道,T3出行還存在派單規則傾斜。在多重壓力下,直營司機們不得不放棄底薪和社保轉為加盟司機,T3出行CEO崔大勇的承諾也隨之成為空談。
這次訂單下行波動后,T3出行的更多司機或將面臨生存挑戰。10月1日至今,黑貓投訴上關于T3出行“退車退押”難的投訴就達26條,還有司機貼出自己的流水反饋接不到訂單,“每天上班十多個小時,連最基本的車輛租金都跑不夠,累了。”
隨著新形態就業勞動者群體數量不斷龐大,如何保障該群體權益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作為用工企業平臺,更應該成為維護該群體權益的先行者,穩定發展步態,穩固勞動關系,不讓該群體成為企業平臺發展的“墊腳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