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郵政之后,新華書店也因創意營銷和跨界經營而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中國實體書店的“老字號”,近年來,新華書店通過各類創新求變迎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并且通過“互聯網+”戰略,堅持文化與科技“雙輪驅動”,強化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擼寵物、玩快閃……書店“跨界”提升消費體驗
9月末,在朝陽區和平街,北京市新華書店首家“寵物”主題書店亮相。該書店分為圖書文創、流浪動物領養墻、寵物食品用品三大主題區域,還“聘請”了貓咪店員,跟讀者一起嬉戲玩耍。門店里,除人們所熟悉的圖書類商品,還有寵物玩具玩偶、寵物紀念品、寵物文具、寵物書架等百余種文創產品,并且專設了貓咪閱讀陪伴區,提升讀者的體驗性與趣味性。
▲新華書店寵物主題書店“聘請”貓咪店員,陪伴讀者閱讀。(攝影:李悅)
幾乎同一時間,上海新華路邊的電話亭,被新華書店改造成一座座“快閃書店”。電話亭書店24小時開放,讀者能夠在這里看到《月亮與六便士》《百年孤獨》,也能夠找到《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同時,電話亭書店還特設“換書空間”,讓人們手里的閑置書籍流動起來,提升書籍的使用價值。
▲新華路上的新華書店“快閃店”。(攝影:夏寧)
新華書店的創新營銷和跨界嘗試,是實體書店積極轉型,擁抱新需求的縮影。
2021年,文旅部發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建設匯集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劇場、文化娛樂場所、博物館、美術館等的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推動傳統商業綜合體向文體商旅綜合體轉型。
近年來,在電子閱讀、快餐式閱讀、碎片化閱讀的沖擊下,實體書店的經營受到較大影響。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表示,圖書和電話亭一樣,都是通過語言來喚起人們的記憶與彼此的交流。如今電話亭的功能已經被手機所替代,對于紙質書籍的閱讀也往往被瀏覽圖像化、數字化的信息所取代。
“每一間書店的本質,都是想讓市民更加親近閱讀,特別是紙質形態的閱讀!苯硎,“我們希望還原閱讀本身的形態,能夠讓更多市民沉浸于閱讀的環境當中!
在江利看來,實體書店的數量是有限的,而遍布于街道的“電話亭”可以觸達社區生活的毛細血管,以更好的方式存在于社區,貼近和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形成更好的互動!伴喿x的濃度高很多,市民接觸閱讀的距離更短、更便捷。”江利說。
“外賣”賣書,借即時零售拓展用戶群
除提升到店消費體驗外,新華書店更大的舉措,是通過互聯網渠道,拓寬銷售路徑,增強用戶粘性。
2016年,中宣部、國家工商總局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推動實體書店與網絡融合發展,推動實體書店與電商在區域配送、平臺共享、網點共建等方面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探索“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經營方式。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文化傳播方式,對新華書店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敝袊氯A書店協會理事長茅院生指出,在互聯網時代,新華書店要更加積極適應新的變化,推動融合發展,結合線上線下優勢,以實體書店作為網上書店發展的基礎,以網上書店延伸實體書店的發展空間,實現比翼齊飛、此長彼長。
近年來快速興起的即時零售模式,是新華書店在銷售渠道上的一次重要嘗試。2020年3月14日,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協議,72家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范企業。同年7月26日,上海首批30家“新華書店”和“上海書城”也統一入駐美團平臺。截至目前,美團平臺上的新華書店數量已增加至230家,為消費者提供“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服務。
▲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的一家新華書店,用標語提醒用戶可以線上下單。(攝影:王靜云)
依托互聯網平臺的用戶規模優勢和即時零售網絡高效的履約能力,線下實體門店與線上流量建立起了有效連接。借助本地即時配送網路,一家新華書店的服務半徑可以擴大到附近10公里,一方面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即時收到附近門店的商品,另一方面,也帶動線下實體門店打破時空限制,擴展交易場景、獲取更多訂單。
美團數據顯示,2022年1-9月,平臺上的新華書店門店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83%。
業內專家表示,實體書店是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促進城鄉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市場繁榮、提高全民族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疫情過后,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遷推動了零售行業線上線下渠道的深度融合,新華書店作為我國的重要文化載體,不斷跨界探索將有助于相關實體商家擴展經營覆蓋面,服務更多線下難以觸達的消費者,是進一步加強惠民舉措、推動本地零售生態繁榮的有力嘗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