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首屆開始,即使遇到疫情也不曾停下腳步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即將拉開第五屆的大幕。
回顧這5年歷程,比較數據和不斷升級的配套方案,不難看出變化與成效。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和新面孔,使得進博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從展商到采購商,從展區設置到展品質量都在一步步提升的進博會,促成了越做越大的全球生意。
數據顯示,首屆進博會實現累計達成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之后,過去三屆均簽下超過700億美元的意向訂單,四屆累計意向成交已超過2700億美元。
展區設置不斷調整升級
進博會5年間,參展國別(地區)始終保持在100個以上。今年共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尼加拉瓜、吉布提、毛里塔尼亞、科摩羅、莫桑比克、剛果(金)、伊拉克、冰島等8國將首次參與國家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的第一年,RCEP成員國均有企業參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合組織參展國數量也較上屆增加。
10月31日,工作人員在布置展位 新華社圖
第五屆進博會的企業商業展面積從首屆的27萬平方米擴大到36.6萬平方米,參展企業數量保持在3000家左右。除了展位面積,進博會這5年,展區設置不斷調整升級,并且持續加大專區的建設力度。
例如,在疫情暴發的第一年,2020年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特別新設了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第四屆進博會,新增設了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和創新孵化專區。除了這兩個專區,還增加了數字工業、集成電路、公共衛生防疫、康復養老、生物醫藥、智慧出行、農產品(000061)、乳制品、美妝及日化用品、綠色智能家電家居、體育用品及賽事等總共13個專區。
今年不僅新設了農作物種業專區和人工智能專區,優化了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拓展了創新孵化專區,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汽車等領域的150多家初創企業進行集中展示,而且還新設了“中國這十年——對外開放成就展”綜合展示區,包括成就專區、省區市專區和“展商變投資商”專區。
這些專區對“回頭客”和“頭回客”來說,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進博會已成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名片!睂崟r3D引擎行業品牌Unity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俊波告訴第一財經,他們看到今年新設了圍繞元宇宙和智慧城市兩大主題的人工智能專區后,決定參展。這為先進科技產品提供了集中展示和交易的平臺。這個專區還吸引了微軟、思愛普、臉書、英特爾、諾基亞等龍頭企業參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針葉漿供應商,芬林集團在2018年和2019年聯合參展芬蘭館,今年將首次獨立參展,入駐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全方位展現低碳環保的木漿、紙和紙板、鋸材和深加工木制品等可持續可再生產品組合,以及北歐先進森林工業的一體化生產和服務等解決方案。
這些企業連續5年參展
今年的進博會共有284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參加企業展,數量超過上屆,回頭率達90%。根據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企業商業展展后報告》,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回頭率不斷提高,從第三屆的70%到第四屆的80%,再到今年的90%。
與企業對展會的信任相對應,展商對于展會的布置也越來越用心——今年的進博會展臺特裝比例達到96.1%,高于上屆水平。
賀利氏大中華區總裁兼賀利氏電子中國合資公司總經理艾周平告訴第一財經,賀利氏覆蓋半導體、環境、工業應用、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進博會是唯一一個可以把我們的所有產品、技術、方案同時系統化展示的平臺。連續五屆參展的他們,去年在集成電路專區參展,今年將“轉戰”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聚焦“材料科技助力低碳環保”主題,更好地與中國“雙碳”目標同頻共振。
同樣是連續5年參展的老朋友,蔡司大中華區首席財務官&數字轉型官、半導體業務總負責人馬丁(Christian Martin)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蔡司在今年進博會上的參展面積和展品數量都迎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多達800平方米的參展面積是過去的兩三倍,展品的數量也是五年來最多。進博會幫助他們收獲了國內和國際的關注。上一屆進博會,蔡司的簽單量高達6億元。“有一些客戶,直接帶著需求和訂單來到進博會的展臺和我們簽約!
隨著展會面積和特裝比例一起增加的,還有每年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今年的進博會將展出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其中既有聚焦美好生活的消費品和農產品,也不乏蘊含全球領先科技的各類高精尖醫療器械和裝備設備。過去四屆進博會,平均每屆有3200余家企業參展、40萬采購商注冊參會;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均超過400項,累計發布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1700多項。
在招商工作上,今年堅持“政府+市場”發展方向,組建39個交易團、近600個交易分團,新增4個行業交易團、近百個行業交易分團。具有決策權和采購權的專業觀眾比重進一步提升,采購商質量和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四大升級
從首屆進博會開始,上海就提出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博會”。這意味著,進博會的效應并不只在展會舉行的6天時間里,一批已經建成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正在積極承接并持續放大進博會的溢出效應。
上海借助進博會這個大平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核心功能,溢出帶動效應持續放大,表現為“四大升級”:
一是貿易升級,累計意向成交2700多億美元,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全球數字貿易港加快建設,上海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持續強化;二是開放升級,助力上海實到外資屢創新高,上海始終是外資最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持續增加,外商投資研發中心持續增加,有10萬多的外資研發人員集聚在上海;三是消費升級,引進進博會各類展品21.4萬種,超過3000個國際國內品牌在上海首發、首秀、首展,全球新品首發地和高端品牌首選地加快形成;四是產業升級,150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加速應用,有力促進了上海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亞太產業鏈供應鏈管理中心地位不斷強化。
“展品變商品,參展商變投資商”的案例正在加速增長。僅前三屆進博會,就帶動外資項目622個,投資額約305億美元。
蔡司集團今年就將“雙展齊發”:除了在技術裝備展區設立五年以來最大布展規模的主展位,還將加入“展商變投資商”專區,以展現蔡司65年來持續耕耘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進一步擴大本土創新和投資高質量生產研發的前景。
就在兩周前,蔡司在蘇州工業園區奠基啟動“鳳棲”工程建設,這是蔡司在國內首次購地自建項目,被視為其在中國本土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與擴展。
“進博會已經成功舉辦四屆,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高水平開放的載體、多邊主義的舞臺和重要國際的公共產品。”
在11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稱,第五屆進博會有幾個特點:參展國別范圍更廣、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展商展品質量更優、招商工作市場化專業化凸顯、虹橋論壇更加聚焦“開放”主題、數字技術賦能展會、全力打造綠色展會、各類活動精彩紛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