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高質量退休?與以保證基本生活為目的的基礎性養老相比,質量型養老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人們退休的生活質量,從而更好地適應人們退休后的物質文化的需求。
要想達到高質量的退休,最終還要靠兜兜里“余糧”,那大概要花多少錢才能實現有質量來養老呢?
人到了晚年,可自由支配的退休金未必會有多少
在退休之后,一些生活費用支出也會隨之降低,似乎經濟負擔也會有所緩解,從而低估了對高質量的養老所需要的花費。除了大家熟知的通貨膨脹外,時代變遷與觀念改變也會增加退休后的經濟支出。同時,退休后人們在旅游、社交等方面仍然有需求,并且部分人還存在養育孫輩、養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因此,退休后的“氪金”地方并不少,可自由支配的退休金未必會有多少。
估算一下,高質量的退休要花多少?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1年,我國人均GNI(國民總收入)已近1.2萬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在此背景下,我們可以將養老金的總金額,與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總收入相當,即可以達到“品質養老”的目標。
不過,要達到上述品質養老目標并非輕而易舉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退休后養老資金總額至少需達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戶分檔的居中第三檔水平。
以2021年數據為基礎,未來25年內,第三檔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總額為301.15萬元;而同等時期,企業職工人均累計可領取養老金總額僅為163.9萬元。
根據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聯合發布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年輕一代的養老儲備目標更高,預計年輕一代退休儲備需接近155萬元,顯著高于35歲以上人群目標的139萬元。
因此,若只依賴于基礎退休金,則整體上與品質養老養老之間的差距接近150萬元。
可以看出,要想實現品質養老,就需求不斷提高升個人養老儲備,從而讓自己退休生活能與社會中等生活水平相適應。對大多數家庭和個人而言,單純依靠的社會養老保險顯然是難以完成的。
早規劃、早積累,常備不懈做好個人養老金儲備,不失為頤養天年的明智之舉。
(數據及圖表來源:易方達投資者教育基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