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由廣州市海珠區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下稱滿天星公益)與北京三知困難兒童救助服務中心合作開展,好公益平臺支持的“如何提高鄉村及流動兒童的閱讀品質”媒體沙龍在北京舉行。
沙龍聚焦鄉村及流動兒童的閱讀問題。由于經濟資源的匱乏和教育理念的落后,閱讀困難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常見的阻礙之一。這一問題是如何形成的?社會層面上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張守禮從多個層面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11月10日下午,張守禮在“如何提高鄉村及流動兒童的閱讀品質”媒體沙龍上進行分享。受訪者供圖
教育發展的三個矛盾轉換
教育公平問題是教育公益組織關注的首要問題,大部分教育公益組織都是以弱勢兒童群體為主要關注對象做工作。
那么,推進教育公平和教育發展,在當代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教育公平存在三個矛盾的轉換。首先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換。
改革開放以來的40余年中,中國教育發展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短缺和普及。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年來的財政投入和努力下,加上人口下降的因素,我國在2010年左右達到了以為義務教育供求平衡。從2022年開始,學前教育也基本達到了供求平衡點,5歲以上兒童的入園率已經在95%以上,基本實現了學前教育的普及。因此,讓兒童“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新的則是 “上好學”——教育質量和均衡的問題。
第二,在中國教育發展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問題——由于社會階層的大規模流動,農民離開農村進城務工,中國社會已經從兩元社會變成三元社會,形成了大量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群體。現在鄉村本地戶籍兒童占35%左右,城鎮本地戶籍兒童大概在41%,流動兒童是24%左右,大體上呈現三分。
我們教育體系的整個布局和規劃沒有適應社會變遷,政策性因素已經取代經濟和自然地理原因成為導致流動和留守兒童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三個轉換是,中國教育各個宏觀指標看都非常好,從幼兒園教育到高等教育。但作為教育中的個體,孩子、家庭都處于極度的焦慮和內卷中,所以這兩年才有轟轟烈烈的“雙減”。教育發展更深層的問題是辦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體制改革的空間和需求仍然很大,教育發展的前路還會非常漫長。
因以上三大矛盾的轉變,也將中國的教育公益發展大致分成三個時代。
第一個是教育公益1.0時代,時間段在2010年以前。在2010年前義務教育的普及過程中,教育公益實踐主要是投入硬件和個體助學,比如最典型的“希望工程”。
2010年以后整個教育公益就進入2.0時代,即從硬件轉為質量提升。我們看到閱讀公益,還有美育、社會情感發展項目進入鄉村,幫助優化鄉村教育的教師培訓體系、課程體系,幫助他們改善鄉村教育環境。
第三,在這兩個階段的基礎之上,教育公益將進入到第三個階段,就是回到教育根本來看,到底辦什么樣的教育對兒童是最好的,什么樣的教育是最適合鄉土的,這成為下一步教育公益組織需要思考的主題。
11月10日下午,“如何提高鄉村及流動兒童的閱讀品質”主題媒體沙龍在北京舉行。受訪者供圖
趨勢:新的閱讀模式以及社會化閱讀支持、服務體系的形成
過去20年是中國閱讀大轉型時代,中國閱讀領域出現了革命性、顛覆性的變化。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閱讀理念、閱讀資源等等。
閱讀有很多模式,可以把它簡化一下。一個完整的閱讀循環,核心目標是培養閱讀素養,涉及四個大的要素:
第一個是材料,讀什么很重要。第二個是方法,用什么方法來讀,第三個是可輔助閱讀的環境,第四是相應的兒童閱讀能力測評機制。
關于0-18歲的閱讀,可以大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閱讀,第二個階段是從閱讀中學習,前期主要是興趣和基本習慣的培養,和相應的閱讀策略。而一般在小學二三年級以后,有了自主閱讀能力,才從閱讀中大量學習。
對應中國的學段來看,早些年幼兒園階段所以識字為主要目標,現在則大多轉型到興趣能力培養。其中,繪本的引入對中國兒童閱讀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兒童在早期不能獨立閱讀的時候,他們是依賴于成人和老師的以及繪本,過早讓孩子獨立閱讀是不現實的,要慢慢過渡。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中后期,這個階段閱讀的最重要的是大量閱讀,閱讀量極其關鍵。現在的語文教育基本是精讀為主導,需要在泛讀-閱讀量上大大加強。
到了初中和高中,閱讀教育最主要的關鍵是審辯性思維,培養兒童的獨立意識和基本的問題意識以及初步的研究思維。而過多的標準化考試都是不利于達成這個目標。
在過往20余年中,在出版界,“繪本”出版開始井噴,在教育領域,閱讀成為教育創新非常重要的抓手,閱讀課程的更新是教育課程改革最為活躍的領域。更高的層面,國民閱讀促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綜觀各國實踐,國民閱讀促進有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個是兒童優先,第二個是教育為要,從教育體系中入手。還有要有社會參與,全社會共同發力。特別需要關注的則是底層攻堅——支持弱勢和處于不利處境的兒童。
經過近些年教育、文化、出版等各領域的努力,社會化的閱讀支持服務逐漸形成,主要包括企業為主的商業體系、政府主導公共服務體系,社會組織為主的閱讀公益體系和閱讀推廣人,為走向閱讀社會創造條件。
行動:閱讀公益應走向社區服務
閱讀公益大概對應了三個時代。2010年以前主要是捐書,我們稱為“書本扶貧”。2010年以后,閱讀公益進入到閱讀推廣階段,閱讀公益組織重點轉向推廣新的閱讀理念和方法,幫助學校培養閱讀教師等。未來,我認為閱讀公益未來會走向社區和在地化服務階段,扎根在鄉村或城市社區,直接服務與兒童的公益組織會越來越多。
行動策略上講,我認為閱讀公益組織可以從兩個方向上努力。第一個是從低至高,越早干預越好-年齡越小干預越好。第二個是從外到內,最基礎的就是做學校圖書館,進而參與班級閱讀活動,乃至語文課程、全面系統的則是“書香校園”。
廣州市海珠區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滿天星公益)與北京三知困難兒童救助服務中心(微瀾圖書館)這兩家公益組織都是在閱讀領域比較優秀的教育公益組織,一家面向鄉村兒童,一家面向流動兒童。他們的策略和經驗為公益組織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今天為大家提供一個簡略的認知框架,讓大家了解優秀公益機構做的事,以及這些年教育公益的發展變化,希望兒童閱讀能夠向免費午餐一樣,作為兒童的語言營養餐進入到每個兒童的生活,謝謝大家。
新京報記者 徐楊
校對 吳興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