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利好政策紛沓而至。
繼中國銀行(601988)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為民企債券融資射出第二支箭后,央行、銀保監會等相繼發布支持房市平穩健康發展的第254號文,及關于商業銀行出具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的104號文,同時央行等六部委聯合印發支持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等。
寬貨幣口徑如此敞開懷抱,應是基于問題導向,集中釋放的對癥施藥。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亟須攻堅克難,最新宏觀數據可管窺一斑: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負增長0.5%,下行雖談不上劇烈,但最近三個月來的增速走弱確需警惕;10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2%,雖維持了連續六個月的正增長,但邊際增速呈回落態勢;10個月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17.9%,與上月持平。
對市場主體來說,集中釋放的政策利好,必然演化為市場的激情四射,最近權益市場走勢,就如同換了人間。
在政策利好如沐春風的當下,正確理解政策利好,做好風險防范,方是經濟行穩致遠的標配。
為此,首先必須指出,當前針對房地產的三大利好政策,不能簡單理解為救市模式重啟。不論是254號文的拉長房企信用期限結構、拓展其融資渠道等,還是104號文支持優質房企向商業銀行申請出具可靈活使用監管賬戶資金總額30%的保函等,都是基于市場化、法治化的基調,即基于風險可控視角,給予可行可信支持。
而且,這些寬貨幣注入,更多基于流動性舒緩,而非拯救資產負債表衰退。在房地產內生價值正在回歸到基于房租/虛擬房租現金流貼現模型(DCF模型),及房市基于剝離金融屬性的有效需求為界等下,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底線邏輯,避免對政策利好的誤解誤判,以引導投資者正視政策,避免冒進,做好相應的風險防范準備。
其次,當前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救助,是對市場主體的雪中送炭。小微企業是整個經濟的神經末梢,是市場生態最活躍的植被,如今大量小微企業面臨造血能力不足,甚至是資產負債表衰退問題,而不僅僅是流動性風險。因此,要有效修復經濟植被和市場生態,金融救助的力度可以適當加大,接下來需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即時的留抵退稅,及財政貼息和財政專項補貼等。唯有如此幫一把、扶一程,才能讓更多小微乃至中小企業走出困頓。
寬貨幣和寬財政的功效是止血,要真正治病,需通過不斷地深化改革與對內對外擴大開放,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自由拓展空間,讓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推動市場進行有效的發現和創造。
同時,也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具體到當前就是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堅決杜絕層層加碼、一刀切的懶政惰政行為。
而對小微企業的有效支持,落實到現實中,就體現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地方如何護衛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具體案例的指向,勝過政策的千言萬語。
慎思篤行,臻于至善。政策利好頻出,是基于問題導向的經濟紓困,這既是目標也是邊界,既是期盼也是知止。宣講好政策本意,明確風險警示,莫聽任或有意為誤解誤判提供空間,才能發揮好政策利好的正向作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