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便是“成都”二字的由來。從3000余年前古蜀王國建都以來,成都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過。
巴蜀大地3000余年的悠久歷史,也孕育了濃厚的白酒文化。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水井坊、舍得……美酒佳釀不勝枚舉,四川也因此被譽為名酒之鄉。
而當“搜狐酒業峰會”遇到遍地美酒的成都,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2021搜狐酒業峰會現場
“以極致承千年,賦歲月以文明”,2022年11月16日,第四屆搜狐酒業峰會將在成都舉行。這也是“搜狐酒業峰會”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辦。
回顧過去,2019年5月9日,“2019年中國酒業品牌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活動主題為“大國釀造,文化傳承”。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現身活動引來歡呼,茅臺、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等知名酒企共聚一堂,探討行業發展。
2020年8月25日至26日,第二屆搜狐酒業峰會通過線上的方式成功舉辦,主題為“向上而生,共享未來”,來自習酒、瀘州老窖、舍得、水井坊等酒企的嘉賓進行演講。
相較于首屆峰會,2020年的活動還開啟了酒業“探香”之旅,讓更多讀者看到“一瓶好酒是怎么釀出來的”。
2021年11月16日,第三屆搜狐酒業峰會重回線下,多位行業協會領導和汾酒、西鳳酒、衡水老白干、今世緣、金徽酒、迎駕貢酒等知名酒企代表共聚一堂,共商行業發展,暢談品酒之道。
2021搜狐酒業峰會現場
第三屆搜狐酒業峰會還加入了重磅環節——知名白酒品鑒會。在品鑒官帶領下,與會嘉賓一同品嘗了茅臺、洋河手工班、郎酒的風味特點。
本次峰會,來自行業協會和郎酒、劍南春、西鳳酒、川酒集團、國臺酒業、迎駕貢酒等企業的新老朋友將再度聚首,介紹各自的品牌及文化,同時在企業發展、營銷策劃等方面進行干貨分享。
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將對中國白酒行業大勢進行分析解讀。
郎酒集團黨委書記李明政將帶來題為“打造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的演講。赤水河畔出好酒,隨著新消費市場的崛起,郎酒歷時14年,打造出郎酒莊園,傳遞著郎酒的經典與時尚。
薪火相傳是酒文化的綿延底色,守正創新是酒文化的活力源泉。劍南春副總經理田鋒的演講主題是“宮廷御酒 劍南春的故事”。
迎駕貢酒依托大別山自然保護區內的中國好水,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生態釀酒之路。安徽迎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家權將帶來“打造生態白酒領軍品牌”的演講。
國臺酒業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湯旭將在活動中做題為“審時順勢 自信自強 守正創新 穿越周期 在不確定性中創造確定性的高質量發展”的演講。
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業都在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變革。作為傳承歷史經典的白酒行業,如何擁抱智能化浪潮?對此,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洪濤將帶來題為“白酒產業的智能化之路”的演講。
川酒被公認為全國之冠,在于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釀酒歷史。川酒集團成立于2017年6月,是大型綜合性國有企業。活動中,川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官榮將帶來“振興川酒走進新時代”的演講。
金東投資集團董事長助理、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華將帶來“匯川小氣候的醬香酒”的演講。在2022年下沙季,貴州珍酒釀酒的投產達到了3.5萬噸,珍酒的產能規模已經位列貴州省醬酒企業前三。
作為在成都生長起來的白酒企業,水井坊一直以來堅持傳承包括酒文化在內的成都本土文化,并注重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在本屆搜狐酒業峰會上,水井坊博物館館長王剛將帶來“品杯中濃香 享酒中美學”的演講。
此外,安酒集團副總裁、銷售中心總經理譚小林將帶來以“講究”打造高品質醬香型白酒的演講。貴州安酒位于習水縣土城鎮,專注釀造高品質醬香型白酒。安酒起源于1930年。1955年,全國第一屆釀酒會議,貴州安酒與貴州茅臺共同榮獲“甲級酒”。
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而在如今,這句話已經變成“好酒也怕巷子深”。在銷售渠道方面,目前國內酒類流通已經從渠道時代逐步向消費者時代轉變。對此,京東酒行、伯珍總經理趙婉婉將對酒業零售新趨勢進行分析。
2021搜狐酒業峰會現場
此外,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將作為特邀文化跨界嘉賓出席峰會,帶來“三星堆文化創新傳播”的主題演講。
作為巴蜀考古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物近年來頻頻“出圈”。它的發現,為已消逝的古蜀國提供了獨特的物證,把四川地區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
三星堆被發掘的時間有93年,記錄的歷史長達三千年。三星堆與白酒碰撞,將擦出哪些火花?答案將在第四屆搜狐酒業峰會上揭曉。
本屆搜狐酒業峰會還將繼續加入“知名白酒品鑒會”環節,眾多跨界嘉賓將相聚成都,一同品味知名白酒,感受民族瑰寶的無窮魅力。
本屆峰會由搜狐財經、搜狐酒業主辦,作為搜狐財經從2018年開始精心打造的報道領域,搜狐酒業擁有專業的財經報道能力,在搜狐的平臺優勢助力下,如今已成為白酒行業重要的新聞陣地。
百年行業變革,千年釀酒文化。搜狐酒業秉承初心,為文化傳承和行業發展持續貢獻媒體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