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日內瓦分會場上,《濕地公約》秘書處向武漢頒發“國際濕地城市”證書,武漢成為全球43個“國際濕地城市”之一,并是其中唯一的千萬以上人口城市。
武漢是一座生長在濕地上的城市,由4000年前古云夢澤歷經氣象萬千演繹而來。對濕地生態的保護,既融入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體現在這座城市發展建設者的理念和實踐中。
以位于江漢區,由泛海控股建設的武漢中央商務區為例,在寸土寸金的CBD南端,的夢澤湖公園,建設了武漢全市最大的人工湖——夢澤湖公園,其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CBD“開窗透氣”,為核心區和居住區之間提供過渡空間,形成具有生態效用的大型公共開放水域空間。
濕地生態是夢澤湖建設的重要元素之一。據介紹,主要有海綿科普展園、島橋云夢澤園兩大景點,緊鄰南部住宅社區,以休閑生態為主,突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游憩體驗空間,設有生態材料展示中心和海綿技術展示中心,以一條景觀棧道跨越葉形諸島,臨湖設置的卵石灘地、雨水花園,充分展現云夢澤的韻味。
泛海在夢澤湖建設之初,就已投放魚苗、種植水草等,如今生態系統初步形成,經常有人坐在湖邊悠閑釣魚。此外,人工生態島嶼散落在水面上,小島與瀕水的植物環境共同營造出濕地景觀空間;同時,造型輕巧的棧橋將島嶼連接,與水景呼應,游人劃船將穿行其間,可感受魚翔淺底、蘆葦搖曳的自然樂趣。
人們感慨于人工新湖給城市帶來的景觀與周邊環境的微生態調節,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多雨易澇的武漢,這座夢澤湖也是服務武漢CBD及周邊區域的“海綿城市”項目的核心工程。
按照規劃,夢澤湖周邊約100公頃面積的市政雨水管道都與湖水做了聯通設計,這個面積大約相當于武漢市最大的城市廣場洪山廣場的14倍。市政管道收集的雨水經過過濾與沉降凈化后,源源不斷地補充到夢澤湖中。同時,夢澤湖本身還會通過底泥、水生植物,水體微生物、魚類等生態系統,進行湖水的二次生態凈化。
由公約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是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主席、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雷光春認為,武漢在江湖聯通、湖泊保護條例、海綿城市建設等濕地保護舉措上施行有力。泛海在武漢中央商務區建設中,對濕地生態保護的前瞻理念,以及海綿城市的領先探索,也為武漢“國際濕地城市”這個生態新名片增添了一抹亮色。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區域發展日臻完善,夢澤湖公園等生態建設逐漸落地,武漢中央商務區將有望成為一座生態之城,續寫這座千湖之省人與水的和諧故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