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提供參照,并給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據央視新聞剛剛發布的消息,上海明天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周四,“華山感染”公眾號發布張文宏教授審核的《抗新冠策略千萬條,核心就一條: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醫院?》。文章指出,應對新冠的方案千萬條,核心問題就一個,我生病了要去醫院嗎?圍繞著這個問題,很簡單,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也對個人防疫方法給出了建議。
投資者最關心的還是市場。那么,在新冠防控持續優化的背景之下,市場又會如何演繹呢?
上海最新發布
據央視新聞,8日,從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6場新聞發布會獲悉,從今天起,上海市不再對來滬返滬人員實施“落地檢”“三天三檢”“五天四檢”等;來滬返滬人員抵滬不滿5天者,其“隨申碼”“場所碼”不再顯示“來滬返滬不滿5天”的標記提示,不再限制其進入相關公共場所。上海市已優化調整部分場所防疫要求,除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醫療機構、學校(含托幼機構)等有特殊防疫要求的場所外,明天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上海市將繼續保留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居家治療要準備這些藥
央廣網北京消息,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提供參照,并給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
據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
一、適用對象
(一)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感染者。
(二)基礎疾病處于穩定期,無嚴重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療情況的感染者。
二、家居環境要求
(一)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居家治療人員盡可能在家庭相對獨立的房間居住,使用單獨衛生間。
(二)家庭應當配備體溫計(感染者專用)、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一)社區(村)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要求。
1.建立聯系。發揮各地疫情防控社區(基層)工作機制的組織、動員、引導、服務、保障、管理重要作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咨詢電話,告知居家治療注意事項,并將居家治療人員納入網格化管理。對于空巢獨居老年人、有基礎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治療特殊人員建立臺賬,做好必要的醫療服務保障。
2.給予指導。居家治療人員根據說明書規范進行抗原檢測,必要時可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給予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有需要的人員給予必要的對癥治療和口服藥指導。
3.協助就醫。社區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到居家治療人員提出的協助安排外出就醫需求后,要及時了解其主要病情,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導急危重癥患者做好應急處置,并協助盡快閉環轉運至相關醫院救治。要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上級醫院與城鄉社區的快速轉運通道。
4.心理援助。以地市為單位建立暢通心理咨詢熱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要將心理熱線主動告知居家治療人員,方便其尋求心理支持、心理疏導幫助。對于發現的心理或精神衛生問題較嚴重者,可向本地(市、縣)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報告,必要時予以轉介。
5.個人防護。與居家治療人員接觸時,應當做好自我防護,盡可能保持1米以上距離。
(二)居家治療人員自我管理要求。
1.健康監測和對癥治療。居家治療人員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進行對癥處置或口服藥治療。有需要時也可聯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或通過互聯網醫療形式咨詢相關醫療機構。無癥狀者無需藥物治療。居家治療人員服藥時,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
2.轉診治療。如出現以下情況,可通過自駕車、120救護車等方式,轉至相關醫院進行治療。
(1)呼吸困難或氣促。
(2)經藥物治療后體溫仍持續高于38.5℃,超過3天。
(3)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
(4)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喂養困難、持續腹瀉或嘔吐等情況。
(5)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癥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3.控制外出。居家治療人員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點對點到達醫療機構,就醫后再點對點返回家中,盡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個人防護。居家治療人員要做好防護,盡量不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如居家治療人員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喂養嬰兒。
5.抗原自測。居家治療人員需根據相關防疫要求進行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
結束居家治療的條件:
如居家治療人員癥狀明顯好轉或無明顯癥狀,自測抗原陰性并且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Ct值≥35(兩次檢測間隔大于24小時),可結束居家治療,恢復正常生活和外出。
99.5%的人不用去醫院
12月8日,“華山感染”公眾號發布張文宏教授審核的《抗新冠策略千萬條,核心就一條: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醫院?》。
文章指出,應對新冠的方案千萬條,核心問題就一個,我生病了要去醫院嗎?圍繞著這個問題,很簡單,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通過電話、網絡或者是當面問診就能解決。但是,我們的醫療體系必須保證0.5%的病人應該收治在醫院。我們今天要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老百姓(603883)知道得了新冠不要隨意去醫院,在家就能很快痊愈,不過要有醫生,最好是身邊的家庭醫生,社區服務中心熟悉的醫生,能夠給予指導,互聯網醫院的快遞小哥或者社區志愿者能夠把買的藥及時送到需要治療的病人手中就可以了。而需要住院的病人,我們社區基層醫生或者醫院的發熱門診的醫生處理后可以轉到紅碼醫院或者紅碼病區,得到高效的治療。這套體系只要正常運轉,又有足夠的藥物儲備,我們通過數月時間的磨合,就能逐漸走出疫情,迎接美好燦爛的生活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也對個人防疫方法給出了建議。據澎湃新聞,張伯禮表示,如居民發現自己一旦有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及早用治療感冒的中成藥,首次用藥量加倍,且多喝開水,多休息。“建議暫時自我隔離,盡量避免外出就醫奔波,減少感染或傳播風險”,張伯禮表示。
居民出現癥狀后可進行抗原自測,期間應盡量與家人隔離。“如果家中沒有抗原測試盒,或者患者特別是年老或兒童患者,出現持續高熱伴有頻繁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情況,要及時聯系社區和醫院,與工作人員取得溝通,視患者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案。”
張伯禮表示,抗疫實踐中總結篩選了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有效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居民可適量預備一些治療感冒、咳嗽等類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中成藥、常規感冒藥和日常用藥即可。他提醒,慎用網絡上宣傳而不常用的藥物。“流感、新冠流行期間,每天外出回家,可以用冰鹽水漱口、用棉簽刷刷鼻腔。”
市場或到了需要新突破口的時候
昨天,在宣布“新十條”之后,市場出現了跳水行情,特別是港股。但今天港股的反彈也非常猛烈,A股則相對平淡。這說明市場有分歧,而且分歧還不小。
按理來說,市場有分歧是件好事,但從A股市場來看,這一輪反映疫情防控優化的行情可能正在走向終點,因為這一波行情從頭到尾,出現明顯放量的交易日只有兩個,其他時間大部分是存量博弈。因此,整個市場給人的感覺也是“上躥下跳”,輪換極快。
隨著市場對于疫情防控優化反應走向終點,新的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未來市場的主線在哪里?最有可能反映什么樣的主要矛盾?這種矛盾是否具有持續性?增量資金在哪里?外圍的環境允不允許炒作一波?這些都將是市場(特別是活躍資金)需要面對的問題。
因此,站在這個角度,市場到了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的時候。也許即將到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提供一些線索,只是從歷年的行情來看,這些線索也不太容易在短期之內提供支撐。另外,過了元旦就是春節,也是一個人們急需流動性的時間段。這些都是需要關注的短期變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