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藍思科技發布公告稱,將車載募投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從2022年12月31日延長一年調整至2023年12月31日。此前,據公司預測,該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有望實現年產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萬件,大幅提高車載玻璃、車載中控屏、裝飾件、結構件、后視鏡等車載設備產能規模,向汽車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與整合配套服務,形成公司未來重要的增長點。
藍思科技表示,此舉是“靈活有序地分期推進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的投資與建設節奏,不斷優化資金使用效能,補充新的產能規模,滿足客戶的需求”。
新能源汽車業務高速增長,持續開拓客戶
從2015年開始,藍思科技就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通過在這一領域的持續深耕,藍思科技已積累了深厚的研發、工藝、生產技術,以及豐富、優質的客戶資源,技術水平、核心中高端汽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目前,藍思科技已與頭部新能源車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與下游客戶形成緊密的業務聯系。公司新開發的客戶中包括蔚來、理想、比亞迪、小鵬、五菱、零跑、小米等,以及傳統汽車品牌,例如保時捷、寶馬、奧迪、現代、大眾、廣汽、上汽等。
得益于眾多客戶的認可,在近期的互動易交流中,藍思科技透露,“新能源汽車客戶對公司的中控屏、B柱、儀表盤、充電樁等多類零組件產品的需求持續旺盛”。
三季報顯示,藍思科技新能源汽車業務在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4.8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六成,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公告還顯示,藍思科技預計隨著下游客戶需求不斷增加,公司與之配套的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的產能投入將會進入新的加速階段,該項目有助于公司緊跟客戶發展趨勢和新的產品需求,實現公司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股東利益最大化。
緊跟客戶及市場需求,規劃產能建設
藍思科技在公告中透露,“截至2022年11月30日,該項目主體建筑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尚未投入的募集資金主要計劃用于設備購置及安裝等投入”。
可以看出,藍思科技車載項目的工廠如果要滿足客戶明年大幅新增的需求,在產能提升方面可以快于市場所想,實現產能與市場需求的供需平衡。
據悉,藍思科技已成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級供應商,并與20多家汽車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據媒體報道,特斯拉正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二期工程在近日投產,預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將翻倍至100萬輛。此外,網傳的蘋果首款車型設計,使得其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加速布局備受市場期待。
有業內人士指出,藍思科技向來在產能前瞻布局和節奏控制方面展現了較高的把控能力?紤]到大客戶在汽車領域的規劃,業內猜測,藍思科技主動調整投資節奏,有助于產能建設更加貼合核心客戶的產品開發節奏和訂單實際需求,從而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率、產能利用率以及產品的創新水平。
下游景氣高企,新能源車業務獲機構看好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汽車智能化將加速,相應也會帶動車載面板需求快速提升。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創歷史新高,今年1-11月份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一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提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創紀錄的900萬輛,同比增長35%。
此前,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有望繼續從政策端推動新能源車行業保持高景氣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藍思科技堅定推進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短期主動調整車載募投項目建設,有望為公司市場拓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國泰君安表示,伴隨著智能座艙加速滲透,藍思科技車載業務有望打開增長空間。目前,公司打入特斯拉、寶馬等多家客戶供應鏈,未來憑借深厚的技術工藝+產能優勢,有望持續拓展市場份額。
中信證券則進一步指出,藍思科技穩居新能源汽車電子市場領航地位,研發掌握玻璃、金屬、塑膠等多種材料工藝。當前車載屏智能化和汽車玻璃輕量化的趨勢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公司在技術、加工及產能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業績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