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體上流傳消息稱,名為BQ.1.1的新型變異毒株已經出現,該毒株的傳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被網友稱作“地獄犬”,已經在日本“殺瘋”了。
但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奧密克戎亞型毒株BQ.1.1引起癥狀的能力與早期新冠病毒變體相當或更低。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這項研究是由東京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的佐藤圭(Sato Kei)教授領導的G2P-Japan研究小組發表。這篇論文還沒有經過正式的同行評審。
研究報告指出,當細胞被BQ.1.1毒株感染時,它們破壞周圍細胞的能力比目前在日本占據主導的毒株BA.5高2.4倍。
但上述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表明,BQ.1.1的病原性可能與BA.5相同或更低。
因為,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們比較了感染BQ.1.1和BA.5的倉鼠。他們發現,這些動物的體重變化(反映身體狀況)大致相同。研究發現,與BA.5相比,感染BQ.1.1的倉鼠的肺功能值并沒有惡化得那么嚴重。
佐藤圭表示,雖然研究結果可能不能直接適用于人類,但新冠病毒最新變種的致病性并沒有增加,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他進一步補充說,由于病毒傳播性仍然很強,應繼續采取抗感染措施。
盡管當前日本正在經歷了新一波疫情,一周內日本新增確診近75萬例,連續五周居全球首位,且每百萬人新增死亡人數也有所增長。但并沒有證據表明,日本死亡人數的增長與BQ.1和BQ.1.1毒株有直接關聯。因為,目前日本尚未出現大規模BQ.1.1疫情,且日本的主導毒株仍是BA.5。
其實,BQ.1.1的新冠變異毒株早在今年7月便已經被發現,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權威信息,BQ.1系列毒株及其亞型毒株BQ.1.1都是全球流行的300多個奧密克戎變體毒株家族的成員之一。而絕大部分變體都是奧密克戎變體BA.5的“直系后代”,BQ.1、BQ.1.1也不例外。
據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數據顯示,BQ.1系列毒株已經在65個國家被發現。其中,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感染BQ.1.1的病例數已經達到美國所有新感染病例總數的36.8%,感染BQ.1的病例數比例也已達到31.1%。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