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工信部、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回應公眾關心的醫療服務、藥品供應等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當務之急是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各級醫療機構正在優化流程、擴容資源、增加力量,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藥物、抗原檢測試劑需求激增,如何保障供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介紹,總體來看,我國新冠治療藥物產能能夠滿足患者用藥需求。隨著近期患者人數增加,用藥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種出現了緊缺情況。我們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千方百計推動企業迅速穩產達產、擴能擴產,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引導合理有序精準投放,努力緩解買藥難的問題。
周健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生產企業的生產要素保障,把有關生產企業和重點配套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確保生產供應穩定有序,及時幫助解決物流、用工、原材料采購等方面的困難,支持企業“開足馬力”,迅速進入滿負荷的生產狀態。
幫助企業按照“一藥一策”制定增產擴能方案,通過技術改造、新建生產線和委托生產等方式,想方設法挖掘現有產能。將解熱鎮痛藥作為重點,堅持日調度、周報告,建立應急值班值守和快速響應機制,千方百計提高質量。
指導各地按照患者優先、精準投放的原則,優先保障醫療機構、養老院等重點場所藥品供應。同時,組織大型網上藥店開發患者線上購藥平臺,經實名認證、上傳抗原檢測證明等方式,可及時向患者配送藥品。
對于抗原檢測試劑、疫苗、口罩等醫療物資的供應,周健表示,總體來看,這些物資產能是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在一些地方出現暫時性短缺,主要是因為前期市場需求較少,終端藥店庫存較低。隨著產能不斷釋放,產量會迅速提升,能夠滿足群眾的需要。
·部分地方醫療資源緊張,如何解決?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一是進一步擴大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的供給。我們要求所有的二級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據統計,截至12月14日12時,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開設發熱門診超過了1.4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超過了3.3萬個。另外,各個地方的醫療機構也在增加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二級以上醫院重癥資源的擴容、改造,以及三級醫院重癥床位的增加、設備的配備、醫務人員的培訓、可轉換ICU的擴容和改造。
二是推動分級診療。基層主要實施健康監測,特別是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二級醫院提供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技術支持保障,滿足一般的診療需求;三級醫院重點滿足急危重癥患者的診療需求。
三是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通過互聯網醫療,為出現新冠癥狀的問診患者開具相應處方,通過線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應的藥品。同時,我們也要求醫療機構提供24小時線上咨詢用藥指導服務,以及分時段預約診療的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副司長高光明提出,請把寶貴的120急救資源留給行動不便或者急危重癥的患者使用。
他建議,大家盡可能利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常規咨詢問題。同時,我們也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對空巢獨居的老年人、孕產婦、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群,建立臺賬,做好必要的醫療服務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應的轉診銜接工作。轉診渠道是暢通的,請大家放心。
·目前接種疫苗的禁忌有哪些?如何保障老年人安全接種疫苗?
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介紹,從國內外新冠肺炎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60歲以上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以后容易發生重癥甚至危重癥,因此這些人接種疫苗獲益是最大的。
根據疫苗研發的情況和預防接種工作實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印發的《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中明確了老年人的接種禁忌,包括四類:一是既往接種疫苗時曾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主要是過敏性休克和喉頭水腫;二是因嚴重慢性疾病生命已經進入終末階段。還有兩類是緩種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處于發熱階段的,要暫緩接種;嚴重的慢性疾病處于急性發作期的,要暫緩接種,比如正在化療的腫瘤患者,出現高血壓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發作,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處于進展期,以及癲癇患者處于發作期。
為了更好地指導地方做好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我們已專門組織培訓,要求各地科學做好接種禁忌的判定,規范接種實施。要按照“四有”要求,即要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急診急救人員駐點保障、有急救設備藥品、有120急救車現場值守、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救治綠色通道,做好醫療救治保障,讓老年朋友們可以放心接種。
夏剛介紹,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對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策略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重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完成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滿6個月后,可進行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目前,我們正在指導各地組織落實相關工作,請大家關注當地發布的相關信息。
然而,少數群眾確實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接種新冠疫苗,如何保障他們的健康?高光明介紹,我們研究印發了《新冠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大對廣大居民關于新冠相關知識的宣傳,特別是個人要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無需恐慌,可以根據相關指南居家隔離治療。當出現重癥情形時,及時到相應的醫療機構就診。
高光明表示,我國衛生服務體系已形成一套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案,通過中西醫結合、對癥治療、多學科診療,相關治療可以做到同質化、規范化,有效減少重癥的發生或者死亡的風險。
·為何近期各地報告的發病數據和公眾感知不一致?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主任李群表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防控措施調整優化之后,全國的核酸篩查總人數和總量有所下降,各地各級醫療機構報告的數據相應減少。
另一方面,無癥狀感染者、輕癥病例特別是抗原自測陽性人員居家治療,不再需要到醫院就診,這部分人群的相關信息無法納入醫療機構的統計數據。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網絡直報為主體,加強對養老機構、精神病醫院、福利機構、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重點機構的監測,希望通過監測可以比較及時地掌握疫情的規模、強度、范圍和病毒的變異情況,及時開展疫情形勢研判,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新京報見習記者 行海洋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