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出李佳琦直播間的6年后,美腕先后上線了新的直播間“所有女生”、“所有女生的衣櫥”,兩個全新的直播間由李佳琦直播間助播旺旺、慶子、爭氣等人挑大梁。在直播電商行業,往前推溯還有東方甄選的矩陣直播間陸續出場,直播電商漸有新星爆發之勢。2022年后,觀眾的一雙眼睛可能要更忙碌了,看多家直播團同臺競秀。
助播“出道”,是直播電商“冷靜自持”的B面
直播電商自誕生時起,融合了直播休閑消遣與電商消費購物的兩大基因,給予大眾、尤其是追逐新奇體驗的年輕人別樣的感官、精神刺激,充實了略顯單調的生活,為當代生活提供了調劑品。
于是,人們漸漸遺忘了直播電商“冷靜自持”的B面。在這光鮮亮麗的背面,是很多人的艱辛努力與敢打敢干的拼勁,它從一個全新物種經過數年的演變,過渡到一個次新物種,背后是太多人的勵志堅持。自然,行業中也涌現出了李佳琦直播間這樣矚目的標桿,更多卻是以李佳琦的助播旺旺、慶子和爭氣為代表,通過自己的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終于有機會擁有一方舞臺的中小主播們。
李佳琦在直播電商的專業素養基本毋庸置疑,我們從綜藝《所有女生的OFFER2》中他對國貨韓束以及其明星產品藍銅肽的點評,可以明顯感受到李佳琦對消費者的透徹理解,對品牌的發展眼光獨到,當得起“編外產品經理”的名頭。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佳琦能走到今天,是因為日積月累的苦功。據了解,李佳琦曾創下涂抹口紅的吉尼斯紀錄,這個紀錄在外行人看來頗為熱鬧,但內行人都知道,這是李佳琦反反復復涂抹、擦凈口紅,直到嘴唇鈍痛到毫無知覺,才獲得的贊譽。
新晉主播旺旺、慶子和爭氣等人的出現,加深了直播電商在商業奇跡之外的“造星”形象,給很多肯勤奮、愛學習卻又迷茫于不知如何突破的達人、素人一個成長可能性。此前,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爆紅,帶動了整個直播及主播行業的熱火朝天,但是李佳琦案例太特殊、太超頭,尤其是IP化后瞬間將直播電商的主播培育門檻拉升過高,導致與大眾的職業疏離感很強。
不過,旺旺、慶子和爭氣這一批是從消費者眼中成長起來的,經歷過許多鏡頭前的挑剔與苛責,形成了素人逆襲的范例。旺旺從土里土氣進化為美麗精致,從拘謹羞澀到從容接梗,尤其是她與李佳琦在鏡頭前的互動互懟,為直播效果增色不少。許多用戶將旺旺和李佳琦的互動片段剪成一個個小視頻,像綜藝一樣反復回味。
旺旺在鏡頭前表現出的怨種助理人設、搞笑可愛、前后反差,為其積攢了數字社媒時代非常重要的網感與觀眾緣,這是成為主播的稀缺能力,讓其與觀眾鏈接時不會產生疏離感、違和感。
而在網感之外,旺旺的業務能力同樣讓人矚目。她是李佳琦的助理,對品牌的名字、產品的成分功效以及目標群體都爛熟于心,這是作為帶貨主播的基本素養與擔當門檻,否則如何讓觀眾與消費者可以信任下單?
看完這場直播,今天的“我”圓滿了
旺旺、慶子和爭氣的出道,之所以備受關注,原因不外乎是“李佳琦”。對于新直播間的定位,李佳琦解釋是與李佳琦直播間互為補充,滿足消費者白天的購物需求。這應該是新直播間在早期階段的直播策略,先期做好基本盤的固化與沉淀,慢慢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獨立之路。
之所以如此說,一方面是美腕為新直播間成立了新的公司團隊,已經表明了美腕在新直播間身上設定了很大的空間、放置了不少資源,另一方面是美腕已經孵化、推出過爆款IP“李佳琦”,從團隊、直播、選品到客服、供應鏈聯動等直播電商的前中后“三臺”,均得到了長期持續性、高峰緊張性的測試、訓練,具備推出新IP、新直播間、新主播的能力。
可以說,李佳琦經歷的個人職業生涯的艱辛以及直播電商的早期沉浮,為“后人”踩完了所有可能會踩的坑,從這個層面上看,李佳琦被稱為直播電商業內“巨人的肩膀”,并非是夸辭。更何況,旺旺、慶子和爭氣的成長也確實是由李佳琦一路帶上來的,這種“傳幫帶”隱含了一點中國歷史上技藝傳承的色彩,“一人紅、紅一點,大家紅、紅一片”。
如果說李佳琦的成功,驗證了直播電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那么旺旺與慶子的獨立出道,則驗證了直播電商的成長性,這個成長性在于撬動大眾消費尚有大量未被滿足的空白。作為直播、短視頻時代的名人,李佳琦與旺旺、慶子、爭氣等一眾新主播,是依靠打開大眾的消費開關能力而出圈。
消費,這個非常稀疏平常的舉止,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會買,撬動消費已經是件斗智斗勇的工程。有人認為消費者挑剔,是要求高品質,要求完美體驗,還要求極致性價比,消費者對物美價廉的渴求,其中所謂“美”包含了更豐富的個人感受;也有觀點則指出消費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商品購買,更多時候,它成了情感價值的外化表達——消費者想要在商品購買中獲得溫度并展現自己的態度。
感受、體驗、情緒,其實是非常主觀的表達,因此,很早就有學者在考察物質消費時引入精神消費的視角,潮鞋、茅臺、喜茶便是典型代表,即使是解決溫飽需求的買菜買肉,消費者同樣會精選外觀,注重菜肴的色澤配伍,讓人下廚愉悅、吃得爽快。
人是受情緒支配的動物,需要安慰、指導、分享、陪伴和獵奇,所以每個人都是需要情緒價值的,人的每一個行動舉止都是精神情緒的外放,消費自然也逃脫不掉這個底色。很多人在觀察直播電商時會從促銷優惠的角度出發,畢竟“優惠”策略是直播電商成長起來的最核心因素,但是直播電商的前輩“傳統電商”秉承著同樣的起家路線,在經歷十數年的發展后陷入流量、獲客艱難,關鍵還是在于情緒價值的缺位。
有網友總結得非常形象:或許直播間內主播與助播的互動只是產品、優惠等核心信息以外的“廢話”,但卻生動還原了人類現實社會交流時的場景,即人們總是在聊技術專業問題時聊著聊著歪樓,過不了幾分鐘,就會聊起熟人的近況、熱播劇或者熱點。
從這些“廢話”之中,觀眾與消費者會總結判斷出,李佳琦或旺旺站在“我”之角度思考,考慮“我”感受,照顧“我”尊嚴,理解支持“我”,給予“我”寬容和信任,給予“我”好的感受。
“我”,看完這場直播,今天也就圓滿了。
結語
對于直播行業而言,由于其誕生之初便帶有濃烈的個人IP色彩,一人獨挑大梁的模式決定了直播電商的主播迭代其實并不快,所以旺旺、慶子和爭氣等主播的出道,在直播電商樹立了“江山代有才人出”,至于能否“各領風騷數百年”那就交給這一屆消費者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