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光紹認為,新的起點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被賦予更多、更大的使命,而建設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則是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
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金融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著數字化,金融科技成為金融系統中一個關鍵要素,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2019年,上海明確提出力爭用五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自此,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大幕徐徐拉開。如今,三年時間過去了,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已結累累碩果。
今年9月,在央行上海總部、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下,由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主辦的“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三周年優秀成果征集與評價論證活動”啟動,面向在滬金融要素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等征集建設成果,即將收官之際,第一財經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他認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金融體系比較健全,金融生態環境較好,有能力承擔一些重大的金融改革和開放政策的開展,新的起點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被賦予更多、更大的使命,而建設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則是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上海的優勢
第一財經: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是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與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相比,上海有哪些優勢?
屠光紹:金融科技是全球性的發展潮流,在金融行業廣泛運用并對金融體系、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產生深刻影響。與此同時,全球一些國家又形成了一定的發展特點,比如,美國是全球金融科技發展位居前列的國家,由于科技創新發達,市場環境寬松,在加密數字資產、智能投顧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比較活躍。英國是歐洲國家中金融科技最為發達的國家,在支付與清算、財務分析、在線理財、金融監管等各種應用場景中,金融科技均有發展,但其有全球影響力的主要還是體現在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環境營造方面。新加坡則是國家層面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金融科技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國家支持政策的引導,在全球范圍內產生資源集聚效果。
而中國的優勢則體現在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廣泛,并且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金融市場體系、金融市場結構、金融市場功能及金融市場有效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進一步拓寬了金融科技發揮作用的廣度和深度。我相信以后的國際金融中心都是重要的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因為沒有科技、沒有金融科技、沒有數字化的金融中心是缺少競爭力的,因為這會影響金融中心效率的提升。
第一財經:2019年,上海明確提出力爭用五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上海發展金融科技有哪些特點和優勢?如何更好發揮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等綜合優勢,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
屠光紹:上海的優勢是綜合性的,這體現在基礎、環境以及各方面條件上,尤其是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又在全力打造全球科創中心,這些都必然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創新發展的先行者,隨著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的加快,國家重要的金融改革開放創新措施都會在上海先行先試,這為上海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發展不斷注入動力。比如,涉及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開放措施,包括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和2013年設立自貿區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等;再比如重大的金融市場改革措施,最近的注冊制改革就是從上海開始的。我用這兩個例子想說明,重大的、有全局意義的金融改革和開放措施一定是在上海先行先試。因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體系比較健全,金融生態環境較好,有能力承擔一些重大的金融改革和開放政策的推進,這當然也包括金融科技發展方面的改革、創新和開放。
談到上海發展金融科技的具體特點,總的來看,上海發展金融科技具有巨大的綜合優勢。首先,基礎條件雄厚。上海的金融資源和科技資源以及其他相關資源豐富;第二,金融業態全面。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及各類金融機構非常齊備,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廣泛運用;第三,產學研融合性好。除了金融行業集中,上海也是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集聚重鎮,在金融科技的研究、人才培養、運用推廣方面協調性強,形成了金融科技發展的綜合效應;第四,開放水平高。金融科技發展是全球趨勢,需要搭建開放平臺,推動國際合作,而開放是上海最重要的動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國際金融科技中心的支撐,在與全球互動和合作及競爭中提升金融科技發展的能力。
第一財經:2021年,中央明確支持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也是對上海國際中心建設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何與其他中心建設形成更好的互動?
屠光紹:去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對上海國際中心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涉及金融的許多方面在之前是沒有的,比如全球資源配置、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離岸貿易與金融、擴大金融開放等。浦東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從這個角度看,《意見》對金融的要求,也是國家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要求。中央把相關部署放在《意見》里,還有更深的考量,希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其他幾個中心以及經濟社會領域的建設發展形成更好的互動,通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實體經濟、經濟社會發展賦能,也使浦東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在示范性、引領性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
第一財經:隨著金融科技的運用,金融服務、金融業態、金融生態正在發生方方面面的變化,金融科技改變了什么?金融科技如何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和多樣性發展?
屠光紹:第一,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務的范圍和空間擴大成為可能,這為金融服務差異化定位創造了條件,建立了基礎。對于服務對象的信息、信用等狀況的了解和分析,是提供金融服務的前提,受制于此,過去很多領域和群體,金融服務難以覆蓋。而金融科技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覆蓋的范圍和渠道不斷拓展,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科技了解更多不同的、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就可以進行差異化的供給定位,滿足更多的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第二,金融科技豐富了金融業態和服務方式,為差異化金融服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支撐。金融科技在不斷催生新的金融業態和不同商業模式的同時,也為金融服務方式的差異化提供了重要手段,支持金融服務差異化的具體進程。第三,金融科技改變了金融服務的生態,為差異化金融服務提供了發展資源。
第一財經:在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需要哪些制度保障和支持?如何引導金融科技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發展?
屠光紹:第一,管理規則。金融差異化服務有利于金融資源配置優化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深化,在金融規則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規范中,應該體現對于金融科技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的導向。第二,監管指標。應針對性設計不同金融行業運用金融科技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發展的相關指標,并在對機構綜合考核中適當體現差異化業務的權重,引導金融機構重視差異化金融服務。第三,監管方式。比如在監管沙盒試點的推動過程中,把金融科技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作為試點的內容,通過試點擴大,推動金融科技促進金融服務差異化有序發展。第四,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對于大型科技平臺,要通過有效監管保護市場正常的競爭;在科技公司與中小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為中小型金融機構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提供更有效的指引。
三年碩果累累
第一財經: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三周年優秀成果論證活動即將收官,你認為,這對于推動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屠光紹:通過開展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三周年優秀成果論證活動,總結推廣各類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金融系統運行安全,以展示為促進,以優秀為引領,對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三年來的創新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評估與展示上海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成果。在首次征集基礎上,未來可形成常態化征集機制,定期記錄和展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成果。辦好論證活動有利于推動上海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建設,有利于提升上海金融科技產業的國際影響力。這次遴選出的優秀金融科技成果在“第四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上亮相,優秀成果將推薦參與申報“上海金融創新獎”和市級各類專項資金,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優秀成果還將納入《上海金融科技發展白皮書(2021)》,全方位展示上海金融科技產業的優秀發展成果。優秀成果的論證和展示將對金融科技機構開拓業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展示省市經濟發展成果、加強金融科技風險公眾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