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北京市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發布后,快遞業迎來新一輪業務高峰,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快件積壓等問題。但目前相關情況已然有所緩和。12月19日下午,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金京華介紹,北京市快遞企業產能整體上已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快遞積壓正在緩解
進入12月以來,郵政快遞業加快復蘇,迎來新一輪業務高峰。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12月1日-12日,全網攬收量約為43.03億件,同比上升5.6%。與此同時,部分地區存在用戶也反映出快遞不快、發貨較慢、派送不及時等問題。
金志華說,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二”,很多市民網購了商品,卻發現快遞變慢了。這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部分“快遞小哥”生病了,出現了癥狀,無法上崗,快遞企業一線收派人員比較緊張。二是正值“雙十二”業務旺季,快遞投遞量較12月初在持續增長,據監測,12月10日、12日、14日快遞投遞量環比增長了3.9%、5.7%和7%,投遞壓力持續加大。三是北京及京外的部分散貨倉、分撥中心發生疫情,影響了產能,降低了快件打包分揀、中轉處理的時效。上述三個因素交織疊加,導致出現一定程度的快件積壓,也就影響了市民的網購體驗。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表示,“‘新十條’發布后,居家隔離人員增加,消費需求開始轉向網店,快遞需求急劇增加,但快遞產能卻沒有增加,這也導致了短時間內較為大面積的快遞堵塞問題。”
在北京方面,金京華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2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當前快遞小哥工作的外部條件,還非常不容易。“近期,快遞攬投量還在高位運行,一線小哥每天的收派量高達200-300件,工作時間長,任務比較重;這兩天氣溫比較低,白天1-2度,晚上氣溫更是接近零下10度。”金京華表示,“另外,疫情還沒有完全散去,一些快遞員也還會出現癥狀,不能上崗。”
但總體上,相關情況已然有所緩和。“近期,本市受疫情和業務高峰的雙重影響,出現了部分快件的積壓,服務時限有所延遲。目前,全市快遞企業產能整體上已恢復到正常的水平。”金京華表示。
多措并舉保末端配送
針對近期快遞末端服務存在的問題,北京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廖凌竹于近日介紹,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已多措并舉制定實施強化版工作措施,明確“兩天見到成效、一周恢復正常”的工作目標。
隨后,北京市全面加強服務能力保障。一方面,要求各快遞企業制定消減積壓郵件具體方案,對重點區域以及藥品、抗疫物資等重點物品優先保障投遞派送。對積壓嚴重的分撥中心,細分積壓快遞類型,對投遞較為集中的大型社區,實施夜間運輸派送,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優化末端投遞方式。按照“用戶自取,社區兜底”原則,有貨架的、設置智能快件箱的小區,投遞到貨架、箱體,由用戶自取;對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要求投遞到戶的,按照用戶需求服務。同時,加強線上監測調度,動態統計網點運行、上崗員工、每日攬投量、分時間段積壓快件量等情況,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加強指揮調度,并對擅自關停網點、嚴重損害用戶權益等行為加強監督檢查。
此外,全力確保現有6萬余名快遞配送人員正常上崗,督促組織各快遞企業調派郊區部分力量支援業務量集中的城六區特別是核心區,申請全國總部加緊調派京外部分運力馳援北京。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12月14日,京東物流1010名京外調派的快遞員陸續抵京,12月15日京東物流在北京投入的外地支援人員達到2000人。
“快遞小哥是維持城市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力量,承擔著市民日常寄遞需求和民生物資供應保障的重要任務。”金京華表示,“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他們冒疫情、戰嚴寒,堅守崗位、創造美好,正努力把包裹送到市民手中。對可能出現的服務時限延長等情況,也懇請廣大市民朋友給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