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醫學》的論文顯示,與僅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重復感染者的死亡風險增加一倍多。
專家稱重復感染死亡風險翻倍
一篇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的論文顯示,重復感染新冠,除了會有首次感染的癥狀外,還會面臨其他健康風險。據了解,無論疫苗接種狀況如何,與第一次感染者相比,重復感染者死亡、住院和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明顯上升。
研究數據顯示,與僅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重復感染者的死亡風險增加一倍多,住院風險、患肺部疾病、心臟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多,而且患神經系統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0%。研究人員還發現,重復感染后的第一個月,患者疾病風險升高最為明顯,在急性期后6個月仍持續存在。與從未感染的對照組相比,重復感染者面臨的疾病風險隨著感染次數的增加而增加。研究人員呼吁,已經感染過新冠的人應該繼續保持警惕,以降低重復感染的幾率,而且新冠病毒仍在繼續變異,可能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內仍然構成威脅。
該篇論文的作者之一齊亞德博士稱,重復感染新冠會加劇患者得后遺癥的風險!盁o論是否接種疫苗和加強針,結果都一樣。”即使已經接種了疫苗,重復感染者仍然容易受到不良后果的影響。
齊亞德博士呼吁已經感染的人提高警惕,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再次感染,尤其是當假期即將到來時,更應加大防護。“即使感染了兩次,也最好避免第三次感染;感染了三次,最好避免第四次。”在齊亞德博士看來,人們應該盡最大努力通過戴口罩來防止重復感染,而且生病時應盡量待在家里。科學證據也表明,對于已經感染過新冠的人來說,預防第二次感染可能會避免額外的健康風險。因此,健康領域的專家多次呼吁將預防首次感染和重復感染繼續作為公共衛生政策的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時,該研究所用數據大多來自年齡較大、病情較重的白人男性退伍軍人,而這一群體的健康并發癥通常比正常人多。
多地已發現BQ.1和XBB分支
在12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BQ.1和XBB是奧密克戎新的變異分支。國際上,在一些歐美國家已經逐漸顯示出,它們是優勢毒株,主要表現為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奧密克戎其他系列變異株沒有明顯區別,重癥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這些國家沒有顯著增加。
許文波說,其實BQ.1和XBB已經傳入我國,我國近三個月以來已經監測到BF.7、BQ.1、XBB傳入我國,一共有130多個奧密克戎的亞分支輸入我國,同時這50個亞分支引起關聯的本土病例或者暴發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個省49例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在3個省11個病例中檢出XBB亞分支。整個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目前還是以BA.5.2、BF.7為主),但其傳播優勢會逐漸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個輸入的亞分支,可能會形成一個共循環。
預防BQ.1和XBB,其實是和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一樣的,“我們采取的措施就是監測它的致病力有沒有變化,監測其基因組有沒有進一步地變異,如果其臨床特征有任何變化,我們會和基因組特征聯系起來進行研判,但是暫時還沒有發現BQ.1和XBB在國內外引起重癥和死亡增加的報道。預防還是要做好,我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張文宏稱第一批次疫苗難阻再次感染
“我們即將走出這次疫情已成定局,這個趨勢不會再逆轉!
12月17日,在2022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在現階段感染高峰期馬上來臨之際,對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護。
“如果老人沒有打過疫苗,應該降低他們的活動度,出來的時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見老年人的時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終希望老年人能夠注射疫苗,有更好的藥物能夠去保護他們。”
張文宏認為,現在奧密克戎病毒有多種亞型毒株,在感染一種亞型之后還有可能感染另外一種亞型。最終其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具有季節性感染以及區域性感染的特征。人體在感染多種病毒亞型后,在人體的免疫記憶壓力下,最終導致病毒的毒力不斷下降。目前國內人群接種的第一批次疫苗來自于原始病毒株,病毒在經過多次變異之后,疫苗的保護效果越來越弱,很難阻止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根據美國的疫情防控經驗,除新冠病毒外,其它病毒的感染也是不能忽略的,在新冠病毒的感染率下來之后,流感或者其它病毒的感染率會升高。同時要追蹤病毒的變異,目前病毒的變異主要集中在病毒的RBD區域,沒有出現病毒重組的現象,但要對此保持足夠的關注。
(中國小康網綜合北京青年報、紅星新聞、大眾日報、澎湃新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