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藍鯨教育主辦,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特別支持的2022第六屆藍鯨教育大會,在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B座9層成功舉辦。
本次大會以"守正·耕新"為主題,與教育同仁一起回顧2022年教育行業的發展,探索新模式、新生態、新思路,尋找未來發展的機會。
大會開始,藍鯨教育總裁劉瑞剛率先致辭,他以誠摯的熱情感謝在場嘉賓的蒞臨。
劉瑞剛表示,過去一年間,發生了很多喜憂參半的事,有些賽道,政策的鼓勵是真切實際的,很多機構的新業務都有了起色。他認為,教育不會消亡,一兩個賽道落下,總會有其它賽道升起,危機之中總會醞釀新的機遇。越是艱難的時期,越是醞釀變化的時期。劉瑞剛表達了對教育從業者的祝福:"希望每一位教育企業的從業者,都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共同創造下一個輝煌。"
圖:藍鯨教育總裁劉瑞剛
教育"大航海",探索新思路
隨后,51CTO副總裁楊文飛發表以"數字經濟時代,企業人才體系化建設的困惑與解決之道"為主題的演講。他講到,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人才,需要兼具敏捷性和適應性的領導力、更滿足場景需求的業務能力,以及復合型的創新專業力。需要打造組織滿意、業務認可、員工依賴的人才發展方案。
據楊文飛介紹,51CTO的做法是,從組織診斷及建設、序列崗位梳理、崗位能力模型、認證體系設計以及培養體系搭建等5個階段,推進數字時代企業人才體系化建設。
楊文飛認為,數字化應用人才是數字化人才體系中涉及員工范圍最廣、業務范圍最大的人群,只有通過他們,將數字化技能與業務場景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落地,在最大范圍內提高業務效率與價值。
圖:51CTO副總裁楊文飛
科大訊飛課后服務總經理李曉楓隨后發表"‘雙減’下的新賽道一一課后服務"的主題演講。李曉楓認為,"雙減"是否能夠高質量地落地,課后服務是非常重要的支點。當前,全國的課后服務開展尚處于早期,市場供給參差不齊,給了企業更大的成長空間。
李曉楓認為,課后服務涉及政府、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等角色,匯聚不同角色的需求發現,課后服務面臨三類市場需求,分別是平臺需求、課程資源類需求以及服務類需求。
李曉楓介紹了科大訊飛課后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據其介紹,在平臺方面,科大訊飛搭建了鏈接供需、統籌調配資源的課后服務管理平臺;在課程上,科大訊飛建立了涵蓋六大領域、超250門課程、6000多課時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李曉楓最后表示,新方向和新機會不會由單個力量推進,希望與行業內的合作伙伴一起推進,壯大課后服務賽道。
圖:科大訊飛課后服務業務部總經理李曉楓
GE5教育創始人曹琛博士的演講主題為"如何提升孩子的全球競爭力"。他提到,從牛津大學年度錄取數據報告中可以發現,相比于成績上的提升,頂尖學府愈發把重點放在其他申請要素上,包括PS(個人陳述)、入學考試、面試、學術背景等。曹琛強調,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大形勢下,學生應早規劃、早挖掘、早準備。
在演講中,曹琛介紹了GE5教育提供的實踐,他著重介紹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英國名企實習、競賽輔導、名校導師科研論文等準備工作。
圖:GE5教育創始人曹琛
會上,聲網職業教育負責人邰倫裕發表以"職業教育線上課堂新形態"為主題的演講。他指出,從1.0網校模式到3.0互動直播課模式,職教線上課堂發展呈現出OMO加速、低延時轉化、線上滲透加速等趨勢,未來或將朝全景互動模式繼續發展。
邰倫裕提到,目前職教線上課堂普遍存在獲客成本高、大班課授課難、課堂延時高、轉化率低等痛點。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聲網極速直播通過打造更低延時的直播豐富場景選擇,利用領先的課堂音視頻性能實現更優體驗,并支持實時獲取學員數據輔助運營。他以聲網為環球網校和紅松學堂提供的直播解決方案為例,呈現出聲網低延時輕互動大班課的優勢,以及賦能機構線上課堂實現穩定性、轉化率、滿意度大幅提升的效果。
圖:聲網職業教育負責人邰倫裕
教育"大變革",創造新模式
第一場圓桌論壇由涂思美育創始人、CEO陳柯伊主持,與利亞德會議及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董國光、作業幫硬件產品負責人桂麟、綠蘿心數副總裁孟鵬、小度科技教育發展業務部總經理劉悅四位嘉賓圍繞著"產品齊放、痛點待解,機構如何輸送新養料"的論題,展開分享。
利亞德會議及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董國光表示,從學生角度看,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突出,新技術形式也廣受歡迎。基于此,利亞德的教育客戶類型從原先的高等院校轉向中小學和職業院校,產品從工程轉向標準,做到云端一體、軟硬件一體和音視頻一體,解決方案覆蓋校園所有顯示應用場景。他認為,未來中國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本質上而言就是教育的競爭。無論做教育科技還是教育服務,都要以向善為基礎,最終指向孩子的終生成長。
作業幫硬件產品負責人桂麟認為,"沒有一款產品可以覆蓋用戶所有的教育需求,教育一定是分場景、分學科、分年齡段的"。他指出,科技對教育行業的賦能,首要的是真正挖掘用戶需求,而不是只做"風口"上的產品。具體而言,首先,無論在學校端還是家庭端,都要實現教育場景與教學內容良好契合;其次要通過單一產品、場景實現上下游多維拓展。
綠蘿心數副總裁孟鵬提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關注。不只是設備層面,學校的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同樣關鍵。綠蘿心數一直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通過專業測評、路徑干預、報告輸出等,結合可穿戴、大數據算法等技術,開展心理健康幫扶工作。疫情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步伐,教學從校內到校外,迎來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未來,"教書"和"育人"或將徹底分離為兩方面工作,素質教育和學生底層能力培養將得到更多重視。
小度科技教育發展業務部總經理劉悅表示,"雙減"政策落地之后,家長對于學生在課后階段教育的需求變得更加強烈。小度最開始是通過語言交互切入智能硬件,而在教育層面,語言交互技術也有效提升了孩子與設備的互動量。未來,小度也會不斷地嘗試做更多交互體驗的革新,包括VR、AR在內的視覺交互技術將會是小度科技教育的發展方向。
涂思美育創始人、CEO陳柯伊表示,人是環境的產物,我們不斷優化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打造不同場景,優化連接方式,讓孩子在更加健康、安全的環境下成長,在宇宙的寬度和深度上不斷自由和健康快樂地探索。希望共同為孩子、家長,也為我們每個人打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最后,下半場論壇圓桌論壇由藍鯨教育副主編遲磊主持,與網易有道考研總經理甘源,都學課堂學歷提升總裁、MBAChina總裁張詩華,知乎教育業務運營總經理孫琳娜,寓科未來副總裁、神經猿理工CEO辛向暉圍繞著"角色多元、供需錯位,機構如何播撒新火種"的論題展開熱烈討論,共同探討成人教育行業發展的新風向。
網易有道考研總經理甘源指出,目前,高校專業設置和產業之間存在結構性的矛盾,使得學生選擇考研未來方向的空間比較狹窄。對此,有道考研做出了幾個變化。第一,定位于集成型的產品,使資源更集中,產出更高效;第二,更加關注AI技術在考研場景中的應用,通過大數據技術,在案例和數據之間找到關鍵點;第三,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動態數據,通過定制的方式保障每個學員的高效學習。
都學課堂學歷提升總裁、MBAChina總裁張詩華表示,成人教育需要用產品價值建立與用戶之間的信任,構建以問題解決為出發點的教學和服務的體系,讓用戶感受到服務的溫度。對此,都學課堂的做法,一是關心用戶的職業發展,設計學習路徑;二是對現在以及未來的用工需求和熱點進行研究,設計職業生涯發展路徑,由此解決用戶培養過程中的錯配問題。
知乎教育業務運營總經理孫琳娜認為,需求不是被創造出來的,用戶對產品有持續的學習欲望才是關鍵。作為內容討論場,知乎天然能篩選、引導用戶需求,進而優化產品選擇。同時,知乎擁有深厚的互聯網技術基礎,能為合作機構提供優勢的場景和資源。她表示,未來希望更多優質公司與知乎一道把職業教育賽道做大做強。
寓科未來副總裁、神經猿理工CEO辛向暉強調,在職業教育行業,為了避免人崗錯位,要聚焦到一個核心產業,同時也要清晰地了解產業處的發展階段,再回到學校看課程是如何設計的。企業要填補產業和學校中間的鴻溝。在這樣的基礎上,寓科未來布局崗、課、賽、證四個方面,搭建學校和產業之間的堅固橋梁。
隨著諸位嘉賓的精彩分享,第六屆藍鯨教育大會進入尾聲。此次大會旨在匯聚行業大咖們的智慧,深度解讀變革周期下的新模式、新生態、新思路,為推進教育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展望未來,藍鯨教育將秉承教育初心,一路砥礪前行!期待與您明年再次相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