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的物理課,又上熱搜了。
12月23日,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再次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主講《張朝陽的物理課》第110期暨線下第十一課。
這是張朝陽感染新冠并順利康復以后,第一次直面公眾。
課程伊始,張朝陽先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漫長的十天”中的癥狀和經驗。他把這堂物理課視為“陽過”之后的體能、精神和腦子的一節測試,并邀請同學們也進行自我檢測。
課上,張朝陽以自身喝鹽水的經歷觀察:“退燒之后一直好多天的低燒,喉嚨痛跟割刀片一樣,我后來發現喝鹽水,這個非常有效果。”
一、從0到1
從2021年11月開啟第一節物理直播課,到2022年12月23日,《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在搜狐視頻直播了110余期。
從2022年3月11日“新春第一課”開始,《張朝陽的物理課》首次走到線下,到2022年12月23日,《張朝陽的物理課》在線下舉辦了11期。
物理課是大部分人學生時代曾經的夢魘。因為它不是記一堆公式就可以搞定,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你既要有抽象思維,還得有空間想象力,物理也因此被譽為最難學的科目,成為了最考驗一個人理解能力的分水嶺。
時間拉回到2021年秋天,搜狐高管團隊在爬香山的路上,與張朝陽談起了地球另一端,埃隆·馬斯克發布的同步衛星的角速度問題,這個衛星一天是繞多少圈。
在下香山的路上,張朝陽一直在心里默默計算。
“我心算就算出來公式了你知道嗎?然后我拿公式回來算了算,一天轉16圈。后來我們(國家)也發射衛星,我就預測它轉16圈,然后一看,跟公開的新聞報道完全一樣。”
這件事情,引發了張朝陽心理的悸動。
作為物理學專業畢業的張朝陽,在互聯網商海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如今互聯網行業以及搜狐公司,都正在邁入新時代,如何開啟一個人生新的價值點,將社會價值、企業價值和個人價值進行融合?成為張朝陽的思考。
由此,《張朝陽的物理課》提上了日程。
此前《中國企業家》報道稱:“在籌備物理課期間,張朝陽興趣高漲。有一次在吃飯時想到一個物理問題,立馬就開始拿筆在餐巾紙上認真推導起來,公式寫滿整個紙巾正反面,難以抑制自己的激動之情。”
2021年11月5日12 時,《張朝陽的物理課》在搜狐視頻首播,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化身物理老師,講解物理常識。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在直播中操起“老本行”,身著休閑裝,以六塊黑板為陣地,手寫公式,講解推導,直播網友“奔走相告”,彈幕表示,“老板真才實學,這比我物理老師講的都好。”
《張朝陽的物理課》從此于每周周五、周日12時進行線上直播,以“搜狐視頻”作為主平臺。
從經典物理學開始,《張朝陽的物理課》先后科普了牛頓運動定律等;而后從經典物理的“兩朵烏云”說起,向近現代物理過渡,探討了黑體輻射理論中的維恩公式、普朗克公式等知識。
此后,《張朝陽的物理課》逐步進入量子力學領域,從基礎的薛定諤方程等理論內容,到氫原子波函數,再到氣體定容比熱的溫度階梯,并順勢講解了熱力學定律。接著回到了經典物理,推導出飛船運行軌跡,估算太陽的結構與性質以及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隨后講解了陀螺的進動,還計算出月球的潮汐高度。緊接著開始介紹狹義相對論的四維語言,并逐步過渡到了電磁學。
隨著《張朝陽的物理課》在國內知識界的熱度持續上升,2022年9月5日,《張朝陽的物理課》開始在搜狐視頻和抖音同步直播。首場直播聚焦于電磁學知識,僅在抖音直播間就吸引了超5000萬人次在線觀看。
如今,《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成為搜狐視頻的王牌欄目之一,更是中國知識直播領域的一桿旗幟。
二、熱搜常客
張朝陽從來都是中國媒體界關注的熱點。
在微博話題榜上,關于張朝陽和《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有多個話題討論量過萬,閱讀量過億。
從《張朝陽的物理課》2021年底開播以來,張朝陽更是在枯燥的學術講座過程,見縫插針引入生活話題,與觀眾互動引發巨大共鳴,不斷掀起行業關注的熱潮。
在張朝陽的設想中,這堂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為了帶領觀眾獵奇,而是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在課堂形式上別開生面,在內容上追求真知灼見;同時也不是冷冰冰的灌輸,而是通過設置一個個話題,以硬核推理的講解方式,利用物理學解釋生活現象,讓觀眾沉浸在物理學的獨特感受中。
2022年7月,天空中上演了罕見天文奇觀——七星連珠,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七星連成一線,據說77年才會出現一次。
在很多文化中罕見的天文事件都被賦予某種特殊意義,甚至有人認為行星連珠會導致地球災害增多。一時間這個話題眾說紛紜,全球熱議。
張朝陽抓住時機,隨即在物理課上耐心地解釋,因為這些行星都距離地球太遙遠了,潮汐效果非常弱,所以七星連珠并不會引發災害。#張朝陽解釋七星連珠不會引發災害# 喜提熱搜。
在7月份的“星空下的對話”中,張朝陽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密云清水河畔,從白天到傍晚,聊了六個小時。僅此一場直播,張朝陽就貢獻了5個熱搜話題。
張朝陽還在天文現象“超級月亮”出現當晚,與幾位好友完成了夜跑北京二環35km。
用腳丈量北京二環,很多人都做不到,但張朝陽做到了。他跑了五個半小時,聊了五個半小時。他一邊跑步一邊在鏡頭前用物理學知識講解了超級月亮的形成原理,并向觀眾喊出“人活著就是要搞事情”。
這些緊扣時事熱點的話題,不僅為張朝陽本人持續保持了熱度,更是以非常具有性價比的方式,對《張朝陽的物理課》乃至搜狐視頻帶來了關注度。
三、創新之路
知識直播走到了今天,到了一個需要突破的時期。
一方面,在互聯網世界貌似充斥著非常豐富的知識內容,而另一方面,網友卻直呼在互聯網上很難發現值得學習的課程。
原因在于,目前的知識主播教學方式,普遍“不接地氣”,打開視頻網站的知識頻道,大多數都是生搬硬套課堂式說教,或者PPT式宣讀。
而《張朝陽的物理課》,則貢獻了別樣的學習方法和對物理學科的認知方式。
“格物致知”是和物理學的精神最相通的,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因此,走進物理,需要現實的節點和抓手,這也是為什么《張朝陽的物理課》要從當下網友最關心的生活現象和時事切入。
比如有兩堂物理課科普了“力”和“速度”。張朝陽從“牛頓被推”的故事引入“力”的概念,牛頓受力時,能量是如何被傳遞過來的?施力者會得到怎樣的反作用力?他帶著網友一步步推導公式,用生活化的話語引導網友思考,解釋了牛頓定律和能量守恒。
由于考慮到牛頓的例子離很多人還是有點距離,他特意引入了大家最熟悉的“打臺球”的案例。提問網友兩個球在撞擊前和撞擊后,兩個速度是如何分布的。他在“直播白板”上手繪了兩個球,細心標注球體的質量和速度,經過演算,推導出球體被撞擊后的位移距離。
張朝陽的物理課不僅有公式推導、理論解釋,還有發散性思考。如果飛船要逃離地球引力,需要多大速度?到火星需要多長時間?逃離地球后,還要繼續逃離太陽系、銀河系,又要達到什么速度?
這么多期直播下來,張朝陽嘗試了各種方法,使得每堂課都印象深刻,其中不乏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道具與創意。比如,在第六期節目,張朝陽為了講解“溫度的故事”,他在直播中帶上了一頂帽子,希望打扮成19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熱力學之父”開爾文的樣子。在這一堂課中,這一做法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與互動,直播氣氛非常好。
小結:
時至今日,雖然《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雄踞自然科學類知識直播的前列,但是相對于整個直播市場規模,知識直播還在起步階段。
《張朝陽的物理課》是一種身體力行的示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搜狐視頻會以此為契機邀請更多的知識工作者來這里玩,打造更具學習氛圍和科學氣質的知識直播平臺。
從《張朝陽的物理課》入手,搜狐視頻一方面不斷拓展和覆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各學科領域,另一方面在泛知識領域持續深耕。
在新的歷史時期,知識的力量和價值,將更加凸顯。
一節課的時間很短,知識直播的道路很長。《張朝陽的物理課》如同當年2008北京奧運會前夕,張朝陽正高舉著火炬,奔跑在新時代的征途上。
作者:張棟偉(資深互聯網人士、市場營銷專家、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張棟偉。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