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成今年首位訪華外國元首,這也是他上任后首次正式訪問東盟以外的國家
[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1月至10月中菲貿易額達727億美元,其中對菲出口額532.23億美元,進口額194.77億美元。 ]
2023年1月3日至5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對中國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科斯總統是中方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對于馬科斯而言,這是他去年6月開啟總統任期后的首次訪華,也是其首次正式訪問東盟以外的國家。
在1月5日,中菲雙方還發表了內容豐富的聯合聲明,雙方承諾深化農業、基建、能源和人文四大重點領域合作,并在國防、安全、科技、貿易和投資等領域拓展更多合作途徑。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邊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馬科斯此次訪華,不僅是中菲兩國高度重視,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也十分關注。
他進一步分析道,馬科斯總統此訪延續了雙方合作的重點,即以經濟務實合作為主,將這一塊做得更加扎實。從聯合聲明來看,取得了較多的成果,雙方簽署了14份合作文件,大多都是經貿方面的。
“懷舊之旅”和“開創之旅”
據新華社報道,1月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舉行會談。習近平指出,希望你這次訪華不僅是一次“懷舊之旅”,更是一次“開創之旅”。
馬科斯總統則表示,他的家族同中國有著深厚情緣,他也曾親身參與中菲建交歷史,將肩負起繼續推動兩國傳統友誼的重要責任,視中國為菲律賓最強勁的合作伙伴,認為沒有什么能夠阻擋菲中友誼的延續和發展。
馬科斯此前在會見中國客人時,曾多次回憶道在1974年,年僅17歲的馬科斯就陪同母親,當時的菲律賓第一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首次訪華,受到毛澤東主席等中國領導人親切接見,開啟了中菲正式建交的歷史。
1975年6月,馬科斯的父親——老馬科斯總統攜家人首次訪華,中菲正式建交。在此次聯合聲明中也寫道:“馬科斯總統表示,他的父親、已故總統馬科斯為中菲關系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承諾將在其先父奠定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推動中菲關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在見證兩國友誼加深的過程中,馬科斯也逐漸成長為一名“知華派”,此后又多次訪華。其中就包括1983年,26歲的小馬科斯率領菲律賓青年官員,對中國進行了為期10天的外交訪問。2007年,小馬科斯再率7人代表團,對中國進行訪問。
在此次馬科斯訪華前的記者會上,馬科斯再次述說了這段近半個世紀前的珍貴回憶。他表示,此次訪華,將繼續加強菲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紐帶,并促進雙邊關系,達到更高的合作水平。
此行是馬科斯自去年6月上任以來第七次出訪,在此前的6次訪問中,僅有對東盟國家的印尼和新加坡進行過國事訪問,此外均為工作訪問和私人行程。
經過建交后近5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1月至10月中菲貿易額達727億美元,其中對菲出口額532.23億美元,進口額194.77億美元。
菲律賓人口超過1億人,擁有數千座島嶼,但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菲交通部數據顯示,2014年該國因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造成的損失高達240億美元。為了解決這一痛點,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于2017年推出“大建特建”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將在6年內投資8.4萬億比索(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在菲律賓全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于多島嶼的特點,港口的投資與開發是“大建特建”計劃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同菲律賓的“大建特建”“好建多建”規劃深度對接,在抗疫、救災、基建、農業等諸多領域開展了近40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國援菲比諾多—因特拉穆羅斯橋成為馬尼拉網紅打卡地,達沃—薩馬爾島大橋項目順利開工,阿格諾河、赤口河綜合灌溉項目滋養菲萬頃良田。
在疫情前,中國是菲律賓旅游業的第二大客源國。馬科斯在行前還表示,隨著中國重新開放邊境,他將邀請中國游客返回菲律賓。此次在聯合聲明中也提到,雙方“承諾將致力于推動游客人數和兩國各城市特別是首都之間直航航班恢復至疫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國的元首外交由馬科斯訪華開啟,而去年中共二十大后,率領首個元首級代表團訪華的,同樣是來自東盟的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區和示范區、全球發展倡議的實驗區,以及全球安全倡議的合作區。
中菲農業合作
在馬科斯此次訪華中,中菲兩國簽訂了《關于菲律賓鮮食榴蓮輸華植物檢疫要求的議定書》,不久后,期待已久的菲律賓新鮮榴蓮將擺上中國百姓的餐桌。
菲律賓南部城市達沃被稱為菲律賓的“果籃子”,榴蓮產量占菲全國的約80%。達沃還是杜特爾特的家鄉和根據地,他也被民眾看到過在達沃街邊品嘗榴蓮。
相比其他榴蓮品種,達沃本地榴蓮品種不僅更抗蟲害,產量也更高,目前主要出口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地。每年7月至10月當地榴蓮大量上市,其中最主要也最受歡迎的品種“普亞塔”甜味濃郁,口感絲滑馥郁。
隨著中菲兩國農業合作加深,來自達沃的香蕉、椰青、牛油果、金槍魚已經擺上中國人的餐桌。坎德拉里奧·米庫洛布曾任達沃榴蓮協會會長15年。他向新華社表示,達沃目前榴蓮年產量超過5萬噸,有3000多戶種植戶,至少5家加工廠。如果每戶按1公頃、相當于100棵榴蓮樹的種植面積計算,每戶年收入在實現對華出口后將增加約2800美元(約合1.92萬元人民幣),“中國將成為達沃最大的榴蓮出口目的地”。
菲律賓是東南亞重要農產品(000061)出口國。菲律賓農業部還預計,榴蓮實現對華出口將在農場、包裝和物流等領域為菲律賓創造超過1萬個就業機會。
據菲律賓農業部數據,2021年該國有約四分之一就業人口來自農業領域,超過1000萬人在農場工作;農業在菲律賓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達9.6%。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日前表示,中菲四大重點合作領域中第一個就是農業合作。菲律賓熱帶水果質量好,果農人口多但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從香蕉、菠蘿、芒果,到牛油果、椰青,再到如今的榴蓮,巨大的中國市場正不斷為菲律賓帶來商機,為當地種植戶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
在2021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后,帶動成員國間農產品貿易合作更為密切,越南榴蓮在2022年9月已經實現了輸華貿易,改變了此前泰國榴蓮在中國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局面。
此外,中菲農業合作并不是單向的。在2001年,中國政府援助的中菲農業技術中心在菲律賓成立,在20余年的時間里,大力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據黃溪連介紹,這一舉措惠及農戶30余萬戶,促進糧食增收48.21億公斤。
菲律賓是亞洲最大的大米凈進口國,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全國大米消費需求的逾20%依賴進口,2021年進口量約為277萬噸。馬科斯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即強調菲律賓要提高糧食自給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