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管轄著國道109線(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181公里路段,此路段作為西藏陸路“大動脈”,承擔著70%的進藏物資和30%的人員運輸任務,年均車流量達130余萬輛次。
這里平均海拔4800米,年均氣溫-1℃,最低氣溫可達-40℃,年均7級以上大風天數達200余天,年均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一路走四季,十里不同天”“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夏季穿棉襖”是安多交警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
民警在109國道清理積雪。公安部供圖。
交警大隊成立于2004年,內設事故中隊、秩序中隊、內勤中隊和車管所4個機構,現有民警15名,輔警13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曾被評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2022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模范公安單位”稱號。
疫情防控期間,交警大隊全體黨員民警主動向公安局黨委遞交“聯名請戰書”,申請將109國道各交警執勤點位作為流動疫情防控點,全體黨員民警自發捐款8000余元,統一采購一次性醫用口罩1000余個、氧氣瓶200余個、防護服20余套、一次性手套200余副、消毒液20余瓶、方便面8箱、自熱飯30余份、礦泉水7箱,在執勤過程中免費發放給有需求的群眾,讓疫情防控工作更有“人情味”。
維護民族團結是邊疆民族地區永恒的主題,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群眾,特別是內地游客在高寒缺氧狀態的下“煎熬”,交警大隊始終秉持“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的服務宗旨,大力組織開展高海拔應急救援、高原反應緊急救助、故障車輛維修、大型機械設備操作等實戰技能培訓,并將氧氣瓶、抗高反常用藥品以及電瓶、融雪劑、啟動液等應急救援物資納入巡邏常備物資常態化儲備,著力把109國道交警巡邏點建設成臨時醫療點、維修點、救助點,把交警各執勤點位打造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匯點。2014年,交警大隊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民警在大雪中幫助過路司機修理貨車。公安部供圖。
交警大隊還投入6.4萬余元規范化設置車管所便民功能區,健全公安、保險、醫院等業務單位業務銜接機制,完善便捷設備、公共設施,推出延時服務、錯時服務、送證上門、無償代辦等“惠民”舉措,讓“民警辛苦、群眾幸!背蔀橐环N自覺。截至目前,累計為群眾辦理業務4萬余次,縮短辦證時間20余萬小時、辦證里程400余萬公里。
民警在幫助過路司機維修車輛。公安部供圖。
民警還成了在各公路養護部門指定惡劣天氣道路交通預警“吹哨人”,用活公路養護部門力量部署密度大、專業設備儲備足的優勢,堅決確保惡劣天氣來臨時,及時出動裝載機、除雪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快速形成多方聯動、高效處置的局面。2017年以來,交警大隊發布預警信息560余萬條,開展除雪保通160余次,救助高反人員280余人,鏟雪除冰500余公里,疏導車輛5.8余萬臺次,救助被困車輛2000余臺次。
編輯 楊海 校對 劉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