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針對韓國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中方根據對等原則采取了相應措施。
1月10日,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發布關于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短期簽證的通知。通知中稱,據國內指示,自即日起,中國駐韓國使領館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游、就醫、過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中國駐韓國大使館表示,上述措施將視韓國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取消情況再作調整。
消息一出,引發各方熱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旻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方面的反制措施,是基于對韓國入境措施性質的判斷。韓國對華的入境措施缺乏合理性和正當性,按照對等的外交原則來說,我國的反制措施是正當的,也是科學合理的。
韓國10日再度加碼對華入境限制,對香港和澳門飛往韓國的航班升級限制,要求只能降落在仁川機場。
就在韓國施行對華入境限制措施時,中韓兩國顯示出人員熱切希望恢復往來的一面。去哪兒數據顯示,2023年1月1日至今,入境中國內地機票預訂量TOP5分別為韓國、中國香港、泰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出境機票預訂量TOP5的目的地分別為泰國、中國澳門、韓國、美國和新加坡。韓國分列中國出境目的地排名第三、來華目的地第一。
而在韓國國內,截至1月底,主要航企直飛中國的航班座位幾乎都已售罄。有韓國首爾的店主表示,已經制定了應對大量中國游客的方案,“中國游客是我們的主要客戶,他們來得越多越好。”
苦等三年,剛要迎來重啟的中韓往來卻橫遭阻礙。1月9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同韓國外長樸振通電話。秦剛對韓方近期對自華入境人員采取臨時限制措施表達了關切,希望韓方秉持客觀、科學的態度。
中方的反制措施仍在持續。據央視新聞消息,1月11日,針對近期少數國家對中國公民實施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國家移民管理機構自即日起,對韓國、日本公民暫停簽發口岸簽證,暫停韓國、日本公民來華實行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反制措施之下,日韓旅游業將面臨怎樣的危機?
歧視性的入境限制
中國和日韓在入境政策上的你來我往,源于日韓近期實施的針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
去年12月30日,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宣布,來自中國的旅客在登上赴韓航班前,必須出示48小時內的PCR檢測或24小時內的抗原檢測陰性結果,不僅如此,在抵達韓國第一天也要接受PCR檢測,并且是自費。與此同時,韓國還將暫停增加飛往中國的航班數量,并限制向中國公民發放短期簽證。
從要求核酸陰性結果,到限制航班數量和簽證發放,韓國對中國游客的入境措施顯著“加碼”。在李旻看來,這主要源于韓國輿論場的壓力。他向記者表示,2020年疫情剛暴發時,韓國國內就出現了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的呼聲,但當時文在寅政府考慮到中韓人員往來,就沒有采取限制措施。如今尹錫悅政府也承受著相當的壓力,而且他也希望采取與前任政府不同的措施,即便限制對華入境措施會給韓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對外,韓國方面解釋是因為擔憂新毒株傳入。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日韓之間已經恢復簽證和航班,而且韓國也沒有對美國采取類似的措施,卻只對中國實施入境限制,實質上就是歧視性措施。
而遭受更大爭議的,是韓國對入境的中國旅客的區別性要求。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一下飛機就被發了黃色的入境卡,讓乘客下機就掛在胸前佩戴,再到限定的區域內做核酸。赴韓國釜山留學生楚軒(化名)也向21記者證實了這一細節,“因為只有中國旅客才需要做這些步驟,顯然是受到了歧視性對待。而且‘掛黃牌’這個操作著實讓人感覺心里不舒服。”
楚軒向記者表示,現在韓國對華的入境措施,是恢復到去年10月1日前的入境防疫措施,出境程序變得復雜繁瑣。除了要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還要在飛機上填寫Q-code、入境表和申報表等。他向記者稱,因為留學的緣故,自己是以長期簽證的身份入境,若是普通游客,下飛機后還得走專用通道,經歷數小時的檢疫流程。
還有網友稱,入境韓國后自費核酸的費用為8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34元。若是要進入隔離點,隔離設施十分簡陋,甚至沒有床和熱水等。隔離7天的費用,包含餐費和住宿,大約需要人民幣6300元。
雖然實施了對華入境限制措施,但韓國方面似乎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據韓媒報道,在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實施高強度防疫措施兩天后,該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營的新冠信息管理系統出現錯誤,無法將中國入境者的信息傳遞給各地政府。
李旻表示,上述的混亂情況,恰恰說明當前韓國國內各界對政府的對華入境限制措施有不同的意見,處在輿論相持的階段。
除韓國外,日本對中國入境者,也要求提供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報告,落地后要進行核酸檢測,如果是陽性要進行隔離,隔離是免費的。但目前來看,日本只對中國實施“嚴苛”的入境限制。早在去年9月,日本就放寬了其入境限制措施,規定持有3針疫苗接種證明的日本公民和入境人員不再需要提交出發前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證明。
韓國作為出境目的地的排名或下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咨詢了廣州市內多家旅行社,銷售人員均向記者表示,目前旅行社還未恢復赴韓國的團體游服務。有部分旅行社讓記者可留意春節后2月的情況,因為韓國現行的病毒檢測措施將持續到2月28日。
中韓之間的人員流動或再度面臨停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中國優化調整出入境政策后,中韓兩國民眾已迅速恢復往來。
1月8日,仁川國際機場共有6個航班飛往中國內地,韓國赴華的機票變得供不應求。截至1月底,主要航企直飛中國的航班座位幾乎都已經售罄。在韓國的票務網站上,連中轉赴華的機票也很搶手,目前仁川到北京的票價最高被炒到約合1萬元人民幣,是去年的幾倍。
與此同時,韓國旅游業更是熱切期盼著中國游客的到來。據媒體統計,疫情前以中國為主的國際航線曾占到銷售額的七成,只要赴華航線能穩步重啟,今年韓國航企就有望扭虧為盈。同在旅游業鏈條上的免稅零售行業、化妝品公司以及酒店企業,也都在密切觀望著兩國政策的動向。
不少韓國商家向媒體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中國游客前往。
有韓國券商預測,隨著中韓人員逐步恢復往來,今年韓國免稅店的銷售額將同比增長10%。2019年及以前,韓國免稅店八成以上的銷售額都來自中國游客及代購,更連續十年占據免稅銷售額全球第一的位置。但在疫情期間,缺少顧客的免稅店變得冷清。韓國免稅店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免稅店銷售額同比減少37.7%至15.5051萬億韓元,訪客數僅是2019年的五分之一。到2022年,LV等奢侈品牌也陸續撤出韓國免稅市場。韓國免稅業相關人士認為,原本期待中國自由行游客在第二、三季度恢復,預計會進一步推遲。
暫時失去中國游客的韓國旅游業難免會稍顯落寞。疫情前,中國游客約占韓國外國游客的三分之一。據韓國法務部出入境管理處的數據,去年前11個月,中國籍入境人數排名滑落至第9名。
“韓國政府現在的措施,會給中國游客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對于中韓兩國人員交往以及韓國旅游業的恢復都會起到很大的負面作用。”李旻向記者表示,韓國之所以能位列中國出境目的地第三,跟國內民眾傾向于選擇一個地理位置相對近,而在經濟上也更能承受的去處有關。因此,在中國民眾看來,韓國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消費選擇。可是,如果韓國對華入境限制措施持續,韓國作為中國出境目的地的排名將會繼續下滑。
日韓旅游業受挫
李旻認為,就目前而言,韓國還是把經濟發展重點放在制造業上,而旅游業在經濟的整體架構中排位靠后。盡管如此,韓國發展旅游業有其必要性。他向記者表示,主導韓國制造業的是三星、韓國現代等巨頭,而在韓國國內屬于財團經濟,大部分普通民眾主要服務于旅游業鏈條企業,所以從社會公平的角度看,旅游業對韓國的發展還是十分重要的。
但就目前來看,韓國旅游業在GDP中的占比并不高。據韓國觀光公社的報告,從2014年至2019年,旅游業在韓國GDP中的占比為2.7%到3.2%。這一比例與制定“觀光立國”的日本有一定差距。數據顯示,2019年,旅游業為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了約7.3%。據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最新的年度經濟影響報告(EIR)預測,預計到2022年底,日本旅游行業對GDP的貢獻占經濟GDP總額的6.5%。
李旻認為,韓國不管是在旅游資源,還是在旅游行業的服務層面,往往是參照日本,但以前述的兩個標準來看,韓國的旅游業服務水平都遜色于日本,“韓國旅游業還處于修煉‘內功’的過程。”
李家成認為,未來韓國旅游業復蘇的前景,一方面取決于中韓之間何時能撤銷這些限制措施,另一方面還取決于疫情的發展。
即便后續取消對華的入境限制,負面影響或已不可避免。“韓國采取對華歧視性的入境措施,將會利好那些沒有對華采取限制措施國家的旅游業。對韓國來說,將會面臨另一種壓力。”基于此,李旻認為韓國政府后續會對入境措施做出權衡。
日本旅游業同樣受創明顯。疫情暴發后,訪日外國游客數驟降。2020年,外國游客數量跌至411.6萬,2021年更是只有24.6萬,不及2019年的零頭。而在疫情前,赴日游客占比超過30%的中國,更是位居訪日旅客數量的首位。
據21記者了解,國內對日本的團體游也尚未恢復。個人旅游簽證服務雖然已經恢復,但選擇明顯變少,目前只能辦理五年多次往返簽注,申請人范圍也有所縮窄,只能是在職人員。
缺少中國旅客,日本旅游業尚未恢復往日熱鬧。日本大阪MK旅行服務公司董事長岸田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缺少來自中國的游客,日本入境游僅恢復到疫情前的30%-50%左右。若情況持續,日本“觀光立國”的計劃將難以重啟。
去年10月,一直“小碎步”調整入境政策的日本,正式解除實行2年多的入境限制。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希望通過旅游業挽救經濟,并定下游客年消費5萬億日元的目標,且到2030年使訪日游客數量增至6000萬人。但外界質疑,缺少中國游客這一最大推動力,日本還能否順利實現這一目標。
1月9日,泰國已經迎來首批中國游客,而東南亞多國也紛紛針對中國游客的到來提出了新的歡迎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對華采取歧視性入境限制的日韓,恐會在中國游客的爭奪戰中落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