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薄其雨)寒冬臘月,滑雪、滑冰等冰雪運動成了大家戶外游玩的首選。但近些天,滑野冰落水的意外事件也頻上熱搜,不少人不顧河湖周邊“禁止滑冰”的警示、圍欄,不聽管理人員的勸阻任性上冰,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對此,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付雪提示,在河湖區域的管理者盡到設置警示標識、圍欄以及人員勸阻等安全保障義務的情況下,任性滑野冰出意外,個人將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在一些野冰場上,“禁止滑冰”的警示標語隨處可見,其中既有常年設置的金屬警示牌,也有新近張貼的警示橫幅,還有的設置了圍欄、隔離帶等。即便如此,仍無法阻擋一些人滑野冰的熱情。
法官表示,河湖區域的管理者作為公共場所的管理者,設置警示標識、圍欄,以及組織人員勸阻,已經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而受害者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冰面危險應有充分認知,其不顧管理者設置的安全警示,冒險進入危險的冰面,存在對自身安全過于自信的重大過失,造成的損害后果應由其自身承擔,河湖區域的管理者不承擔責任。
如果河湖區域的管理者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或者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則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在一些野冰玩耍處,有不少小商小販租賃冰車、冰鞋,這些滑冰器具也吸引了不少人上冰玩耍。如果發生意外事件,商販作為出租方需要承擔責任嗎?
法官表示,如果受害者遭受損失與滑冰器具無關,則商販不具備侵權的構成要件,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受害者由于滑冰器具的原因遭受了損失,則商販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不管是否與滑冰器具有關,這些商販多數都是在無任何證照的情況下在此銷售滑冰器具,應屬非法經營,可由相關部門查處。
此外,冰窟窿成為野冰場潛在的隱患,其中不少是野釣人員鑿冰造成的,有的甚至不加圍擋就離開。法官認為,一般情況下,河湖區域的管理者均會設置類似“禁止垂釣”的警示標識,垂釣者依然鑿冰垂釣,加重了冰面的危險性,但其不具備侵權故意的情況下難以認定由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在禁止垂釣的河湖區域垂釣,相關部門應該對此行為依法處置。
法官提示,每個人都是其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滑野冰危險性較高,大家應當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要冒險上冰游玩,以免發生意外。市民滑冰可以前往正規滑冰場游玩,在冰場設施及安全措施上會更有保障。
最后,法官建議河湖區域的管理者應當加大對冰面日常巡查管理力度,發現滑野冰現象及時制止清勸,也可以聯合其他部門嚴查出租冰車、冰鞋等非法經營活動,對在禁止垂釣的河湖區域進行冰上垂釣的行為依法處置,維護河湖良好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編輯 楊海 校對 盧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