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在元宇宙概念的刺激下,數字人技術應用呈現蓬勃發展。然而行業水平良莠不齊、評判方法缺失等諸多問題,也讓品牌與企業選擇數字人時無從下手,亟需權威的行業標準統一認知。
近日,中國信通院公布“數字人系統評測結果”,涵蓋數字人48項基礎能力評測、12項系統性能分級評測。該評測標準依托國際電信聯盟(ITU)、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等國內外標準組織,聯合國內外專家制定,有著高行業認可度與國際影響力。包括騰訊、火山引擎、百度、科大訊飛、阿里云、華為等在內的18家企業參與評測。評測結果顯示,百度智能云曦靈平臺在2022年6月通過基礎能力評測后,再次在第二輪分級評測中,以高分獲得行業唯一的“杰出級”證書,代表了當前中國數字人的最高水平。
(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公布評測結果)
數字人行業唯一杰出級廠商,AI數字人將成為未來主流
中國信通院表示,人工智能將持續推動數字人制作門檻降低。數字人的人像逼真度、驅動方式、內容生成、智能交互,均涉及到全鏈路的AI技術。據悉,本次數字人性能分級評測包括四大維度,共計12大項評測,重點圍繞數字人音視頻合成能力、用戶主觀體驗的舒適性開展,60分為基礎級,總評分達100-110之間,才可獲得最高級別“杰出級”的認證。
(數字人性能分級測評指標)
在人像構建方面,逼真度盲測是判定數字人外觀是否足夠擬人的重要標準。區別于傳統的手工建模方式,百度智能云曦靈可實現上傳一張照片,分鐘級生成2D、3D數字人,并實現全自動智能綁定。另外可通過1200個控制維度,實現精細表情的實時控制,以“毛孔級”的操作,為數字人打造出極度擬人的高顏值。
在驅動方式與內容生成方面,語音及視覺評測指標,強調數字人傳情達意的準確性與流暢度。在傳統“中之人”動捕、面捕驅動之外,百度智能云主打AI驅動,支持AI語音、AI視頻驅動,以及7種情緒模式的切換控制,為數字人逼真還原出開心、生氣、傷心等表情。同時,百度曦靈搭載SMLTA語音大模型,使得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98%,數字人口型合成準確率達98.5%,讓數字人與真人無限趨近。
在交互方面,端到端耗時、用戶主觀體驗評分是判定數字人是否智能的關鍵標準。前者強調數字人每次反饋用戶的等待時長,后者則證明數字人交互越接近真人。基于UNIT7.0跨模態對話引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及百億參數對話模型 PLATO,曦靈打造的數字人可擁有自己的經驗和認知,能在極短時間內聽懂并反饋,在實際應用中不僅能提升業務辦理效率,低延時的回應更可提升用戶的“真實感”,與用戶進行有趣、有用、有料的對話。
經過此次十二大項目評測,可以說曦靈打造的數字人,是真正具備了接近真人外觀、行為、思想特征的AI數字人。百度方面表示,小小一個數字人,背后其實是強大的云和AI技術在支撐。去年12月,百度智能云推出國內首個全棧自研的AI基礎設施“百度AI大底座”,可通過AI底層技術的通用化、模塊化,實現AI服務的規模化,面向企業AI開發和應用提供端到端自主可控、自我進化的解決方案,讓企業可以快捷、低成本地實現“AI能力的隨用隨取”。
百度幾十位數字人已應用在金融、直播、綜藝領域
百度智能云曦靈主打用AI生成和驅動數字人,截至目前,已經打造了幾十位數字人,應用在金融、運營商、政務、文旅、廣電、互娛、航天等領域。
(百度智能云曦靈打造的數字人)
在金融行業,自2019年至今,浦發銀行聯手百度智能云持續壯大數字員工隊伍,雙方打造的首個銀行“數字員工”小浦化身“理財專員”,每月為幾十萬人提供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金融業人力成本高、行業知識能力難遷移的痛點。
在廣電傳媒行業,百度智能云曦靈與央視新聞打造AI手語主播,冬奧期間為2700萬聽障用戶提供手語服務;與《中國日報》打造首位數字員工元曦,打破時空傳播中國文化,獲中國外交部華春瑩、趙立堅Twitter轉發。
在文博領域,為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打造首個文博虛擬宣推官“文夭夭”,與國家大劇院攜手共創首個虛擬員工“Art鵝”,未來他們可掌握超越人類的行業知識,服務于各大博物館、劇院,提供講解、導覽等服務,助力文博機構運營提效。
在影視綜藝等領域,百度智能云曦靈為熱播綜藝《元音大冒險》提供全套數字人技術支持,讓制作效率提升一倍的同時,內容生產成本降低50%。而此次數字人實時驅動,虛實結合的舞臺秀等看點,也助力該綜藝成為虛實結合的綜藝爆款。
(《元音大冒險》數字人技術由百度智能云曦靈支持)
中國信通院表示,我國數字人市場規模有望在近幾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人工智能技術與數字人的深度結合與不斷迭代,為數字人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必要條件。IDC《中國 AI 數字人市場現狀與機會分析,2022》報告顯示,百度智能云已成為中國數字人行業第一梯隊領軍者;互聯網周刊《2021 虛擬數字人企業排名 TOP50》榜單顯示,百度排名中國數字人產業綜合實力第一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