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背光顯示模組頭部企業,隆利科技(300752)業績繼續“爆雷”,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2.80億元至3.70億元,比上一年同期虧損1.07億元或擴大兩倍。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隆利科技自2018年上市以來,連續四個年度(即2019年至2022年)業績下滑,并且連續兩年(即2021年至2022年)虧損。
LED“拼不過”OLED?
凈利潤連續四年下滑
隆利科技近期公告,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2.80億元至3.70億元,同比下滑161.82%-245.97%(即2021年凈虧損1.07億元);歸母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2.95億元至3.85億元,同比下滑139.14%-212.10%(即2021年虧損1.23億元)。可見,無論是歸母凈利潤還是歸母扣非凈利潤的虧損,預計比2021年均進一步擴大。
業務方面,隆利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受國際政治形勢、國內疫情、美元加息等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變動等影響,全球消費疲軟,終端客戶需求不及預期。疊加 OLED 技術滲透加速的影響,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公司手機背光等傳統產品價格繼續下滑,利潤空間被壓縮,導致 2022 年度出現虧損。
同時,隆利科技提及,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對 2022 年度末各類存貨、應收款項、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資產進行了全面清查,對各類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收款項回收的可能性,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及無形資產等的可變現性進行了充分的評估和分析,認為上述資產中部分資產存在一定的減值跡象。本著謹慎性原則,公司需對可能發生資產減值損失的相關資產進行計提減值準備,預計總額約 25,360 萬元-27,360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隆利科技的凈利潤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其中連續兩年出現虧損(2021年凈虧損1.07億元,2022年預計虧損2.80億元至3.70億元)。作為“背光顯示模組頭部企業”,隆利科技自2018年上市后,除了上市當年業績同比增長,而后均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
為何上市一年后業績突然變臉?筆者注意到,隆利科技在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2022年業績預告中均提及“OLED”新技術的“沖擊”。
隆利科技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雖然收入穩定增長,在貿易摩擦和OLED的影響下,市場下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同時,由于轉型布局原因,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投入大量機器設備,費用不斷增加。綜合以上因素,2019年凈利潤同比下降47.25%!
隆利科技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受全球疫情和貿易戰影響,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價格下降,產品材料采購成本并未同比例下降,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并且在提及產品價格水平下降的風險時表示,“同多數電子產品價格走勢相似,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價格水平整體呈下降趨勢。這種趨勢一方面來自下游客戶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于新產品新技術的逐步成熟和行業競爭的加劇!
隆利科技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自2021年以來,受OLED技術替代、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產品價格下滑,雖然產品出貨2.07億片,較上年增長38.33%,但價格下降的影響大于出貨量增長帶來的影響,在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產品材料采購成本未同比例下降,利潤空間被壓縮,導致2021年度出現虧損,同時因股權激勵和可轉換公司債券影響,計提相關費用增加及因響應疫情防控政策額外防疫成本增加,公司經營成本進一步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隆利科技主要產品為背光顯示模組,即LED 背光顯示模組、Mini-LED 背光顯示模組,可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智能穿戴、醫用顯示儀、工控顯示器 等領域。其中,LED 背光顯示模組,基本構成主要包括遮光膠、增光膜、擴散膜、FPC 與 LED 組件、雙面膠、導光板、 膠鐵一體、反射膜等,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醫用顯示儀、工控顯示器等領域。
有媒體曾報道,背光模組是顯示面板最貴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約20%以上。以LCD面板為例,背光模組占中小尺寸LCD 面板成本的20%~30%,在大尺寸LCD面板中可以占到50%。全球市場規模約為180億美元。由于傳統液晶面板必須使用外部背光源,而OLED是自發光型技術,不需要背光模組,OLED大量替代液晶的話將對背光模組包括背光模組中大量使用的反射膜、增亮膜、擴散膜等光學薄膜形成強烈沖擊。
隆利科技亦在年報中坦言,隨著OLED技術逐漸成熟和應用,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終端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傳統LED模組市場下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自2021年以來,OLED技術替代、新冠疫情等因素導致LED背光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仍在持續。
手機市場端盈利不斷壓縮
新業務領域何時撐起業績
熟知隆利科技發展史的投資者仔細觀察可發現,其上市前乃至上市后的第一年,業績不斷提升的背后,得益于手機市場的大幅增長。
中泰證券曾在2022年7月份對隆利科技的研報《Mini LED背光產品放量在即,驅動業績底部反轉》中提及,公司成立于2007年,始終專注于背光顯示模組的研發和生產,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車載顯示器、醫用顯示儀、工控顯示器等領域,22Q1智能手機相關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約為84.3%。2015-2018年,智能手機行業快速發展,公司憑借快速響應客戶及大規模供貨能力逐漸切入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等頭部手機品牌客戶,帶動公司營收規模大幅增長。
不過,中泰證券指出,之后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加劇,加上OLED顯示屏在智能手機中的滲透率提升,傳統LED背光模組的利潤空間明顯縮小,雖然公司的產銷量和市占率持續提升,但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正如前述隆利科技在分析業績下滑,反復提及產品價格下滑,利潤空間不斷縮小。公開數據顯示,隆利科技在2017年至2021年度的營收分別為9.08億元、15.50億元、17.01億元、20.12億元、19.7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99億元、1.62億元、0.85億元、0.43億元、-1.07億元。
盈利在手機市場端的空間不斷被壓縮的同時,隆利科技也在發力其他領域。正如在前述業績所言,隆利科技表示,雖然公司的手機背光等傳統業務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和行業因素的影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公司的 Mini-LED 車載、VR、工控等業務保持成長態勢,在車載顯示和 VR 等方面均已取得國內外知名頭部客戶訂單并實現量產。公司未來將持續加大 Mini-LED 背光業務的研發和市場開拓力度,改善收入結構,不斷提升公司未來經營業績。
其中,車載市場,媒體近日報道,業內認為,車載Mini LED將從2023年開始放量,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450萬片,年復合成長率高達159%,車用市場將成為Mini LED的新增長點。同時,據Arizto預測,全球Mini LED市場規模在2024年將達到23.2億美元,2021-24年的CAGR高達149%。
不過,市場中嗅到這一商機的也并非隆利科技一家。此前有媒體報道,除了隆利科技,目前國內市場中,還包括京東方、深天馬、TCL華星、龍騰光電、華燦光電(300323)、聚飛光電(300303)、瑞豐光電(300241)、晶科電子、鴻利智匯(300219)、晶臺股份、三安光電(600703)、乾照光電(300102)、聚燦光電(300708)等多家企業均有布局車用Mini LED背光技術。
盡管隆利科技表示“在車載顯示和VR 等方面均已取得國內外知名頭部客戶訂單并實現量產”,不過,從2022年的業績進一步虧損來看,目前其新業務還未能真正扭轉業績的虧損,后續如何,值得市場關注。
。▓D片來源:巨潮資訊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