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閏科技”)在微博實名舉報北交所上市公司國源科技(835184)資格證書等造假,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舉報人,進一步了解了相關情況。舉報人表示,國源科技存在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作假、炮制假的資質證書、業績證明文件等情況。此外,舉報人稱,因接受國源科技實控人董利成、李景艷賄賂,而被判刑的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原副司長溫明炬,出獄后來到國源科技任職。針對中閏科技所舉報的上述事項,北京商報記者一一嘗試進行核實,并通過多方渠道嘗試聯系國源科技,同時向公司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方面的回應。
被舉報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作假
中閏科技舉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國源科技在福建部分中標項目招標時,提供假的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資質證書、業績證明文件等。
天眼查顯示,中閏科技成立于1998年,曾用名福建繹天數字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繹天”),是一家以從事專業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注冊資本6600萬元,實繳資本500萬元。
通過國源科技過往公告,以及天眼查相關信息,可以看出,中閏科技確實與國源科技存在聯系。福建繹天曾出現在國源科技2015年的公告中。此外,天眼查顯示,目前由國源科技100%持股的北京世紀國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前任負責人為江世平,而江世平為中閏科技第二大股東。目前已注銷的北京世紀國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江世平。
資料顯示,國源科技由董利成、李景艷等人發起設立,主要經營活動為地理信息數據工程、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空間信息應用服務。
中閏科技舉報稱,國源科技在2016-2019年間,參與了福建省上杭縣國土資源局、福建省武平縣國土資源局、福建省莆田市國土資源局秀嶼分局等機關23個地籍與房屋調查等項目并中標。在這些中標項目投標過程中,世紀國源炮制提供假的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假的資質證書、假的業績證明文件。假證書涉及的人員共10余人,有劉某軍、李某文、林某添、宋某、王某、李某等。
在舉報材料中,舉報人向記者展示了18位人員的資格證書掃描件和官方平臺查詢結果,包括注冊測繪師、高級工程師等資格證書。部分人員顯示未有證書,顯示有證書的部分人員,也存在官方顯示的發證日期比中標時提供的證書掃描件上注明的發證日期晚了很多年的情況。
經北京商報記者比對,部分相關人員身份證號在國源科技公告中有所披露,除去打碼處理的4位數字外,其余數字與舉報人所提供的身份證號一致。但由于記者無法確認由舉報人提供的人員身份信息是否準確,因此也無法確認是否存在造假情況。
曾牽涉進溫明炬受賄案
值得注意的是,國源科技實控人曾牽涉進高官貪腐案,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原副司長溫明炬被控利用職務便利,接受國源科技實控人董利成、李景艷的賄賂,最終因受賄罪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舉報人稱,溫明炬出獄后,進入國源科技任職。
法院查明,2006-2009年間,溫明炬利用擔任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調查處處長、地籍管理司副司長兼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的職務便利,接受董利成、李景艷的請托,為國源科技在承攬土地調查項目及減免行政處罰等方面提供幫助。為此先后收受董利成給予的70萬元及國源科技20%的股份(收受時價值20萬元)。2008年7月,溫明炬退出國源科技20%股份(退出時價值100萬元),其余贓款已全部退還。
天眼查顯示,遼寧省撫順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1年11月25日對國源科技、董利成、李景艷等相關單位行賄罪進行了立案,不過未有進一步的受理信息,在裁判文書網上也查詢不到相關案件。
針對這一情況,北京某律所律師付孖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涉及到不宜公開的秘密的案件會對裁判文書進行保密因此不予公開,也有可能是由于案件時間過于久遠,會出現查詢不到的情況。付孖軒進一步表示,天眼查屬于第三方,還是應以裁判文書網等法律平臺信息為準。
裁判文書網顯示,溫明炬入獄后,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2015年、2016年裁定對其減刑三次,共減刑三年,其第三次減刑的裁判文書顯示,溫明炬刑期于2019年6月22日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源科技公眾號2019年12月1日的推文中,出現了“溫明炬”這一名字。該篇推文內容為對12月公司生日的員工送上祝福,其中北京總公司員工溫明炬出現在生日員工名單中,據裁判文書網,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原副司長溫明炬出生日期為12月16日。
此外,在某大學校友會發布的一則新聞中,出現了“國源科技副總裁溫明炬”這樣的字眼。
去年前三季度業績虧損
2022年前三季度,國源科技歸屬凈利潤由盈轉虧,出現了大幅下滑。此外,去年年底,國源科技及董利成等人收到北交所出具的警示函,涉嫌違法違規事實包括會計差錯更正、業績快報與年報披露財務數據差異幅度較大且未及時修正。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國源科技歸屬凈利潤出現虧損,當期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5億元,同比下降24.09%;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3952萬元,同比下滑4122.3%。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28日,國源科技披露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對公司2020年、2021年年報,2021-2022年一季報、半年報,以及2021年三季報中的會計差錯予以更正和追溯調整。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調整金額18.76萬元,調整比例為-16.03%;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調整金額21.22萬元,調整比例為18.56%。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出現會計差錯這一狀況,說明該上市公司內控意識不強,特別是在內控制度執行的有效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對投資者而言,一家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存在會計差錯,可能會造成誤導投資者進行錯誤的投資,應盡量遠離這種類型的上市公司。
此外,公司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與2021年年報數據差異幅度超過20%,且未及時披露修正公告。
由于國源科技未按照新收入準則調整相關業務收入確認政策,致使2020年以來各期定期報告相關財務數據出現錯報,以及業績快報與年報披露財務數據差異幅度較大且未及時修正,2022年12月26日,北交所向國源科技、公司董事長董利成、財務負責人唐巍、董事會秘書尚紅英出具警示函。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