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彪
果切作為水果行業的細分市場,最早起步于水果店代切服務。近年乘著外賣的東風,果切愈加熱銷。近日,記者走訪南京市場,發現部分商家存在操作不衛生、外賣重量縮水等問題。在市場“狂飆”中,果切行業的痛點在哪里?市民能否放心購買?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走訪:操作不衛生,外賣重量縮水
果切是否干凈,與商家的加工方式有關。2022年5月,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即食鮮切果蔬制作服務規范(食品經營者)》(下稱“《規范》”)顯示,果切操作人員操作前應對手部進行清洗消毒,佩戴一次性手套。但記者走訪發現,部分商家在切塊時未達要求。2月17日一早,玄武區民福巷的“肖賓水果”就開門迎客,一名女店員在貨架間穿梭,用手擺放水果。當記者選好蘋果要求切盒后,她并未洗手消毒,也未佩戴一次性手套,僅將蘋果沖洗就開切。該店員表示,自己剛洗完菜,并不打緊。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果切加工用具也應及時消毒,但一些商家卻忽略該步驟。在藍旗街優鮮果園店,記者選購了一個火龍果做切盒。店主拿起桌上的果刀直接開切,并未事先清洗消毒。
另外,外賣果切還存在重量縮水的問題。在“美團”外賣平臺上,記者從百果園融僑中央花園2店購買了兩份果切,其中一份B級進口金菠蘿標注“凈果肉重量250g”,但記者使用電子秤稱重,顯示僅為211.4克,比標重少了38.6克。店員表示,可能菠蘿稱重時有水分,在運輸中蒸發,導致重量下降。店員說,也可能在稱重后,員工發現菠蘿上殘留的果皮,“要再補一刀(切掉果皮),在封口之后沒有來得及補,所以會有些偏差。”
此外,上述《規范》還要求果切外包裝應標注標簽信息,標簽上注明分切日期、時間和保質期等。但記者走訪多家門店,并未找到有注明分切日期、保質期的果切。
“果切買回來就能吃,是很方便。可就怕不干凈,吃壞了肚子,平時就沒敢買。”浦女士對果切的擔憂,也是眾多市民的心聲。事實上,擔心果肉變質、不干凈,是制約市民選購果切的一大障礙。
痛點:市場“狂飆”,經營粗放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選購水果不單要好吃、有營養,便利也成為重要需求。“果切由于其便于攜帶的特點,正逐漸取代傳統薯片、餅干,成為消費者的新零食。”艾瑞咨詢資料顯示,未來幾年,鮮果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水果線上市場規模或將攀升至萬億元,果切占比也將逐步擴大。為了占領新興市場,包括百果園在內的水果頭部企業紛紛拓展果切業務。同時,市面也出現了“切果NOW”等果切新品牌。
果切市場狂飆突進,但行業經營的粗放卻日漸顯現。業內人士指出,果切屬于餐飲服務大類中的冷食類食品制售、自制飲品,嚴格來說,門店需要設立單獨的操作間,配備洗手臺、消毒柜等,這是基本要求。但不少商家為了賺快錢,拉草臺唱戲,硬件條件根本達不到。記者采訪時注意到,不少商店并未設立果切操作間,有的連消毒用具也沒有。
玄武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在日常檢查中,如果發現果切加工不符合衛生標準和操作規范,會立即要求經營者改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售貨工具和設備。但對照果切行業而言,從業人員的規范意識仍處于起步階段,與上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針對重量縮水問題,建鄴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檢查,并未發現秤存在問題。不過工作人員認為,記者遇到的缺斤少兩問題屬于侵害消費者權益,他們將繼續調查,確定商家是否存在主觀故意,若再次出現此類情況,將依法處罰。
該局食品科工作人員徐娟娟說,果切雖然在市面很常見,但仍屬于新興業態,部分商家存在粗放經營的情況。為了保證食品安全,該部門將加強監管,要求轄區的果切商家規范經營。“比如操作的區域要相對干凈,操作人員要有健康證,操作過程中要戴好手套和口罩,有切口的水果要冷藏,刀具、砧板要消毒等。”徐娟娟說。
業內人士:標準化是行業發展方向
據“餓了么”平臺水果業務負責人羅永鑫介紹,果切行業在近幾年的銷售增速遠高于整果行業,但果切行業發展沒有統一的市場監管標準,形成市場分散度高、標準化低的現狀。為此,“餓了么”曾攜平臺上近萬戶商家,共同推出“陽光果切”標準,希望將非標的果切標準化,規范商戶前后臺基礎操作。“門店有了制作標準、出餐標準、包裝標準,就可以加強果切的品質和規格。”羅永鑫說。
羅永鑫還認為,果切行業應該增強消費者的服務體驗。“果切行業應該通過外賣的壞果包退、‘準時達’等服務,在用戶售后維度做體驗優化。”羅永鑫說。
那么,消費者平時應如何購買果切呢?南京市第一醫院營養師徐殿松認為,果切因缺少果皮的保護,變質更快。他解釋,水果上的細菌繁殖需要養分,這跟溫度、濕度、甜度都有關系,“高溫環境下,水分含量越高、越甜的水果越容易壞。”他說,“當然,這也跟砧板、刀具上的細菌污染程度有關。”
徐殿松提醒,目前市面上的果切很多沒有標注開切時間、保質期等內容,給消費者選購帶來困擾。他建議,購買果切時最好現買現切。“商家什么時候切的,你也鑒別不了。所以最好是現場買,現場切。”徐殿松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