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從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入北交所上市的雷特科技,其上市后首份年報突然“變臉”,顯示增收不增利。詭異的是,在業績快報披露前夕,雷神科技遭第三大股東悄然減持29萬股。
上市后首份年報業績“變臉”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近10%
去年12月在北交所上市的雷特科技,于今年2月20日披露了2022年年度業績快報,顯示“變臉”。其中,營收1.73億元同比增長14.04%,歸母凈利潤為0.39億元同比下滑9.74%,歸母扣非凈利潤0.35億元同比下滑11.17%。
需要注意的是,雷特科技在北交所上市前五年,即2017年至2021年,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0.16億元、0.20億元、0.27億元、0.20億元、0.43億元。
對于剛上市提交的首份、下滑的年度業績,雷特科技表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4.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9.74%,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克服整個大環境的影響,按照年初的既定目標,規劃各項經營策略,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但因公司產品結構變化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時,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及市場推廣支出增加,期間費用同比有一定增幅,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9.74%。
根據此前雷特科技在北交所上市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生產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IC 芯片、場效應管、印刷 線路板、變壓器、端子、塑膠件等。報告期內,公司直接材料占生產成本的比例分別為 78.61%、79.87%、82.76%和 83.46%。
雷特科技表示,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受市場影響出現上升而公司無法通過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將其傳導至下游客戶,則會對公司產品的銷售成本及利潤水平造成不利影響;如果芯片受貿易政策、疫情等原因導致供貨不足,或如果公司未能及時把握原材料市場價格變化而作出及時合理的采購計劃安排,則將原材料采購成本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影響生產而影響經營業績的風險。
另外,筆者注意到,上述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雷特科技毛利率有整體下滑的趨勢。即,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51.57%、49.84%、49.29%和 45.98%,受原材料價格變動、客戶需求和產品結構變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持續下降。未來,隨著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疫情的不確定性、公司產品結構的變化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公司綜合毛利率存在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下滑業績披露前遭股東減持
第三大股東悄然減持29萬股
業績下滑的背后,筆者注意到,雷特科技遭前十大股東悄然減持。
就在上述業績快報披露前夕,即2月17日,雷特科技第三大股東珠海領先互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減持了雷特科技股份29萬股。
其實,對此該股東的減持,雷特科技此前披露的《持股 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有所提及,顯示,持股比例5%以上股東珠海領先互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在公司北交所上市前取得的股份為300萬股,持股比例為7.69%。因企業經營需要,該股東計劃在2023年2月15日至2023年5月15日期間減持不高于390,000股股份(39萬股)。
對于該股東的減持計劃,雷特科技公告提及,本次減持的股東不存在《股票上市規則》第 2.4.8 條規定的不得減持的情形。
公開資料顯示,雷特科技成立于2003年9月25日,于2015年3月9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并于2022年12月6日在北交所上市。與此同時,據上述招股書,雷特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照明控制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營業務為智能電源及 LED 控制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圖片來源:巨潮資訊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