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600030)發布研究報告稱,熱管理行業處于快速擴容期,產業鏈上游公司營收增速有望維持高速增長。但是并非所有零部件都受益于熱管理系統的升級,部分零部件如W-PTC在熱泵系統滲透率提升中或將逐步淡出;部分零部件如電子水泵由于技術壁壘相對較低,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競爭愈發白熱化。因此推薦把握受益于行業升級且競爭格局相對優異的零部件公司:閥件是熱管理系統升級的關鍵零部件之一,也是在熱管理系統愈發復雜背景下持續量價齊升的部件,并且由于技術壁壘較高,已經形成優異的競爭格局,未來有望持續受益新能源車市場的擴容。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熱管理的本質是空調的工作原理:“熱量流動和交換”
新能源車熱管理與家用空調工作原理一致,均采用“逆卡諾循環”原理通過壓縮機對冷媒做功改變其形態,從而將熱量在空氣與冷媒間交換實現制冷與制熱。將產生的冷量/熱量傳輸至座艙,即為熱管理的“空調回路”;將其與電池回路串/并聯后即為高效的“電池回路”。因此,熱管理,即管理熱量的流動,使熱量流動至需要“它”的地方;而最好的熱管理即是“節能高效”的實現熱量的流動和交換。
家電企業主導熱管理核心“閥件”領域
燃油車熱管理發展以規模導向,家用空調能效持續升級積極創新;因此“家電零部件”企業在冷媒閥領域技術優勢已顯著超越傳統“汽零企業”。空調和熱管理在閥件應用以及工作原理相似度極高。對于燃油車而言,熱力膨脹閥即可滿足需求,相關零部件企業缺乏技術升級與創新的源動力,而更加注重穩定與規模降本;反觀空調能效標準不斷革新,倒逼家電零部件企業時刻創新以應對能效新國標;在空調能效標準快速迭代的當下,家電領域熱管理閥件技術不斷突破,實際上已經走在汽零企業前沿。家底零部件公司如三花智控(002050)、盾安環境(002011)已經主宰了電子膨脹閥市場,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兩家電子膨脹閥市占率已超70%,而在傳統熱管理領域外資代表法雷奧、翰昂、電裝則占據53%市場。電子膨脹閥相較于熱力膨脹閥在控流速度、精度控制和產品壽命上皆有顯著提升,更加適應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低耗能、高精度、輕量化和高穩定性的發展需要。
熱管理的發展是“零部件集成化,能量利用高效化”的過程
通過對比特斯拉的主要車型Model S到Model Y的熱管理變革,觀察系統的集成與高效化演進,可以認為新能源車熱管理的發展方向為:零部件集成化,能源利用更加高效。熱管理逐步由早期的三大回路相互獨立運行轉變為回路間相互串并聯,以實現零部件高效并用及熱量相互轉移進而減輕熱管理系統體積重量并且實現能源的高效互用。
該行認為新能源車熱管理發展的本質即為:以空調技術的熱量流動和交換為基礎,做到:1)避免熱損害(電池合適工作溫度為0-40°C);2)提升能量使用效率(特斯拉熱管理3.0能效提升10-15%);3)零部件復用以達成體積重量的縮減(五通閥到八通閥集成更多零件);而在這一過程中閥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通閥:助力熱管理系統升級,向高效化和集成化發展
復盤特斯拉Model S至Model Y的熱管理升級路徑,該行觀察到四通閥、五通閥和八通閥分別是每一代熱管理系統的核心部件,特斯拉依靠應用更加復雜的閥件使熱管理系統中的三大回路串聯在一起。在特斯拉第一代熱管理系統中,四通閥最重要的作用是串聯了電池與電驅回路,實現了對電機余熱的利用;在第二代系統中,五通閥Superbottle進一步集成了水泵和Chiller等部件,結合電機堵轉制熱技術省去PTC等零部件,精簡結構的同時節省能耗;第三代系統的八通閥部件配合熱泵共計可實現12種制熱和3種制冷功能,降低百公里電耗2-3KWh,使得整車續航提升10%-15%。
膨脹閥:熱管理系統升級背景下,流量精度控制要求更高,量價齊升
膨脹閥是發揮節流降壓和調節流量作用的閥件,核心體現在對流量的精度控制以及產品的一致性。在電動車時代,汽車熱管理結構愈發復雜,熱泵空調、超充/快充等技術的革新帶動對回路流量精準控制更高的要求,電子膨脹閥具備更好的溫感能力以及更高的精度控制能力,逐步成為熱管理系統剛需產品,當下技術正從傳統熱力膨脹閥向電子膨脹閥再向大口徑針閥這一路徑過渡。
聚焦閥件:量價齊增,“抗通縮”高景氣
該行通過對特斯拉不同代際的熱管理系統中的主要零部件數量和價值作出估計測算得出:特斯拉Model S、Model 3、Model Y的熱管理系統主要零部件價值總計分別為7160、5180、6810元,其中對應的閥件價值總計分別為610、680、1580元,價值占比分別為8.5%、13.1%、23.2%,閥件的絕對價值量和占比均呈現上升態勢,這從側面說明了伴隨著熱管理系統的升級革新,閥件的重要性正逐步提升。據該行測算,預計至2025年中國與全球新能源汽車閥件市場空間分別為218億元和352億元,對應2021-2025年CAGR分別為45.8%和39.9%。
風險因素:運營下游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新能源車熱管理行業競爭格局急劇惡化;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熱管理系統升級進度不及預期;熱泵滲透率不及預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