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國俊
你經常吃的外賣足量嗎,會不會比堂食分量少,又會不會因為點餐過度造成浪費……你關注過外賣分量嗎?
日前,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召開,近期啟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其中明確提到“網絡點餐明示食品重量”。記者就此采訪調查發現,在實際點餐中,依然有外賣商家沒有標注“食品重量”。
部分外賣商家沒有標注“食品重量”
按照相關要求,餐飲外賣商家應該在平臺上明確標注外賣重量,但實際上如何呢?昨天上午,記者就此登錄查閱了多家外賣平臺的近30家外賣商家,結果發現仍有部分外賣商家并沒有按照要求標注“食品重量”。
在某大型外賣平臺,記者進入一家連鎖餐飲企業頁面,發現頁面內的餐品多數都沒有標注“重量”,只是以簡單的“1人份”等代替分量,毛豆燒土雞、農家小炒肉等在“分量”一欄中標注的都是模糊的“1人份”,而餐品“現熬豆粥”“特色雞湯餛飩(小)”在分量一欄中標注的是“1個”,更是讓人難以理解。有網友在“評價”中表示“不說啥了,分量我以為是喂小雞的,不是給大人吃的”“菜量越來越少”。相比用“1人份”“1個”標注,有些商家干脆連類似模糊的標注都省略了,在某商家的一份36.99元的醬骨頭套餐中,不管是套餐內容還是掌柜描述或是其他欄中,都看不到任何有關餐品分量、重量等相關標注,有用戶跟帖評價說“肉肉分量多,我一個女生都吃不完”。
但也有商家對所售商品做出了清晰重量標注。在一家主打安徽菜的餐館頁面,特色酸菜魚在分量一欄中明確標注“約330克”,茄子燒豆角分量“約450克”,甚至連菜系、制作方法、口味、葷素等都標注得清清楚楚。不過,與餐飲外賣平臺存在部分商家不清晰標準重量的現象不同,生鮮外賣平臺基本每件商品都能做到標注克重等重量、分量等信息。而且從記者搜索的商家評價來看,標準清晰的外賣商家很明顯更容易得到用戶認可。
不標重量可能造成“缺斤少兩”也可能造成浪費
實際上,有為數不少的消費者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外賣餐品要明示餐品的分量、重量”。記者在河西CBD隨機采訪10位市民,有4位市民明確表示,平時在點外賣時沒有太多關注餐品的分量、重量,只是憑感覺差不多就可以了。市民郭愛華表示,還是應該標注重量。有次她點了一個外賣,發現分量特別小,包裝盒也特別小,兩個菜都不夠她一個女生吃的。而市民陳先生則說他曾經點了一家東北菜,“沒太注意,頁面上也沒有標注每個菜的重量,就按照平時用餐習慣點了,結果沒想到那幾個菜分量都特別大,根本吃不完,造成了浪費。”
你的外賣足量嗎?可能有些消費者并沒有深究過這個問題,而不標注重量、分量就給了部分外賣商家“缺斤少兩”的空間。有媒體曾專門就此進行調查。當時記者對外賣銷售量較大的10家知名連鎖餐飲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0個樣本中有8個樣本存在外賣分量少于堂食的情況,其中分量最多可相差近150克,相當于五分之一菜量。此前媒體還報道過,杭州一位消費者購買外賣自己稱重,發現每一份菜品的重量,加上盒子一起稱重,才不到200克。這與商家在外賣平臺上宣傳的500克差了300克。
除了不足量外,外賣商品沒有標注重量、分量,還可能帶來餐飲浪費。正如專業人士介紹所言,購買外賣并不像堂食那樣能做到“眼見為實”,消費者僅僅根據圖片或視頻展示,很難確定餐品的重量、分量,也很難對自己要點多少做出明確判斷,往往可能點餐超標吃不完,進而造成食品浪費。
啟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網絡點餐明示食品重量
根據要求,外賣平臺商家是應該在平臺上明確標注餐品重量、分量的。按照2021年發布實施的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餐飲外賣平臺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通過餐飲外賣平臺提供服務的,應當在平臺頁面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規格或者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
盡管“應當在平臺頁面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的要求清晰而明確,但為何依然會有部分商家沒有對所售餐品進行明確標注呢?在采訪中,一位餐飲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正是因為外賣不是面對面消費,加上外賣商家競爭激烈,成本壓力比較大,不標注“分量”“重量”就可以讓商家有控制成本的契機和空間。而從采訪來看,對消費者來說,不標注重量至少會帶來兩個不利點,一是擔心分量不足,花了錢沒有得到應有的商品,二是對不同商家餐品重量估計不足,可能會造成點餐過量形成食品浪費。
而日前召開的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就明確提出,要推廣小份菜、半份菜,網絡點餐明示食品重量,著力解決婚宴、自助餐食品浪費。通過啟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將解決一批突出問題、曝光一批違法案件,堅決遏制餐飲浪費勢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