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爆款”產品、無人機……一個個網絡上的時髦詞,眼下在鎮平縣廣大農村也“隨處可見”。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鎮平涌現出越來越多“時尚范”“科技范”,一幅現代農業新圖景初現。
“一鍵起飛,斷點續噴,全自主作業讓無人機操作變得簡單,再也不用擔心打藥太累,請人工太貴了!”2月28日上午,鎮平縣侯集鎮袁營村種糧大戶姜波感慨地說:“以前種地主要憑經驗‘靠天吃飯’,現在依靠科技種田,‘新農具’讓種地更輕松”。
2015年,姜波成立了趙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流轉土地1063畝,購置各類農機設備36臺(套),建成1200㎡糧食晾曬倉庫,可為農戶提供農作物種植、加工、銷售、農技“一條龍”服務,同時也讓周邊近百名群眾在“家門口”打工掙錢。
“眼下,土壤墑情適宜,氣溫偏高,要在小麥返青期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姜波一遍操作這無人機,一遍說著。
據悉,鎮平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82萬畝,目前已組織農業技術小分隊分赴各地,舉辦技術培訓、發放技術資料,指導群眾科學澆水、化除、中耕、追肥等,為夏糧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打破老規矩,用上新技術。“面朝黃土背朝天”已成歷史,當下“新農民”坐在辦公室,用手機操作無人機田間作業。
目前,正是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田間地頭既有辛勤勞作的農民,也有手持直播桿的“直播達人”,通過屏幕讓帶著泥土氣息的農產品(000061)成了消費者的心頭好物。直播成了“新農活”,手機也成了“新農具”,這些變化,也讓廣大鄉村里的農貨坐上“電商快車”走出去,更多農民得了實打實的好處。
雨水時節,氣溫逐漸回升,走進鎮平縣棗園鎮電商產業孵化園,員工們正在院內往物流車上搬送一箱箱包裝好的小辣椒,車間里一片繁忙的工作景象。
馬曉普原本在鄭州做農產品電商,頭腦靈活經營有方的小馬生意做的十分紅火。前年春天回老家辦事,經過與村支書的一番對話,老家優厚的回歸創業政策和極低的運營成本用讓他“動了心”。利用短短一個月時間,馬曉普就成立的鑫園福商貿公司,利用周邊種植小辣椒的優勢,借助“拼多多”電商銷售平臺,與3家專業農業合作社和100余家農戶簽訂產購銷合同,實現年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過上富足的生活。
在鎮平像馬曉普一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扎根鄉村通過直播帶貨過上幸福日子,源于鎮平縣出臺政策鼓勵農民開網店、做直播,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就業”。鎮平縣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推動農特產品觸網上行。
近年來,立足縣域特色產業優勢,借助“五星”支部創建,突出黨建引領作用,打造“黨建+產業+電商”模式,促進花卉、錦鯉、面條、紅薯、醬牛肉等農特產品觸網銷售,培育了“蘿卜姐”、“紅薯姐”等一批網商網紅。2022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17億元。
人才助力鄉村振興、電商賦能產業發展,鎮平縣正奏響一曲奮發有為的新樂章,用黨員干部的辛勤付出,換來鄉親們的幸福的笑臉,繪就一幅富美的鄉村振興新藍圖。(譚亞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