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閻俠)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3月2日,記者自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研發總監 史玉東方面獲悉,今年他圍繞乳業上游產業鏈建設、加強質量檢測、青少年營養保障、綠色低碳轉型等主題提出多個建議。
史玉東指出,在全球乳業一體化發展新形勢下,我國奶業面對疫情沖擊逆勢而上,數量增、質量提,總體發展態勢趨穩向好,我們擁有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但同樣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乳制品產業仍然存在優質飼草料、優質種源依賴進口等瓶頸,面臨著“卡脖子”的發展困境。
因此,史玉東提出了關于加大奶業上游產業鏈“草牧奶”建設,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具體來看,史玉東建議:一方面是種好草,加大優質飼草種植支持力度,提升優質飼草自給率。增草就是“增糧”,從大糧食觀的角度看,只有增加優質飼草料供給,增加單位載畜量的優質肉食和牛奶量的供給,才能更好地為老百姓(603883)提供優質蛋白質。我們建議政企聯動創立草業基金,優化補貼政策,創新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加大飼草種植技術攻關,切實提升我國草業發展競爭力。
二是養好牛,持續推動繁殖育種改良,解決育種“卡脖子”問題。我國奶牛種業發展已經取得積極成效,但育種的基礎積累、技術水平以及自主培育品種的質量效率等與發達國家還存在明顯差距。我們建議持續加大良種補貼力度和范圍,支持建成具備全國影響力、領導力的產業中心,確保核心種源自主可控。同時,深入開展良種高效擴繁,支持產業集群奶源基地奶牛擴群,實施相關定向補貼,加強宣傳培訓力度,提升奶牛良種擴繁推廣效率。
三是解決供需結構性失衡問題。為解決我國乳品供需季節性和階段性不平衡問題,亟待國家建立長效儲備機制,聚焦關鍵乳原料實施收儲,采取國家委托、企業承儲、按需調用、適當補助的運行模式,建立國家級乳原料交易中心,提升我國國際市場話語權影響力,同時還可以與乳原料儲備調節機制相結合,進一步保障國內乳業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趙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