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但是,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下一步,人社部將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傾斜支持;堅持拓寬市場化渠道和穩定公共崗位規模結合,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并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進一步健全。社保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基金管理不斷加強,2022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規模13.7萬億元,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此外,作為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去年,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啟動實施,3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隨著制度實施,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還會進一步豐富。人社部也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青年勞動力數量穩中有增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積極就業政策體系不斷豐富發展,城鎮就業規模顯著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1300萬人。重點群體就業平穩,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規范發展,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
“今年,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但也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王曉萍指出,2023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老百姓(603883)在求職就業中還面臨著一些急難愁盼問題,希望有更充分的就業機會,更合理的勞動報酬,更可靠的社會保障。”
王曉萍表示,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來看,就業市場平穩有序,好于預期。和往年相比,今年勞動者外出早、業務招工早、招聘活動火熱。截至2月底,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服務活動4.6萬場,發布崗位3200萬個。
王曉萍明確,下一步,人社部將強化助企紓困,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傾斜支持。強化創新創業,深入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支持零工市場的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同時,堅持拓寬市場化渠道和穩定公共崗位規模結合,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堅持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并舉,著力穩定脫貧人口等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規模。
在談及人口下降對就業的影響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指出,從就業的角度看,人口下降問題實際上是對勞動力供給影響的問題。數據顯示,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達到峰值9.2億之后開始下降,去年年末是8.76億人。
“從結構上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主要還是大齡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數量下降較快,而青年勞動力數量還是穩中有增。據測算,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人,規模創近年新高。”俞家棟表示。
養老金有較強保發放能力
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王曉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并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5億人、2.4億人、2.9億人。社保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基金管理不斷加強,2022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規模13.7萬億元,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王曉萍明確,人社部將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政策,引導和促進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同時,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的措施,積極穩妥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
在養老金發放問題上,王曉萍進一步指出,近年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基金收入持續增加,有較強的保發放能力。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同時,中央財政補助繼續增加,地方財政建立了長期投入機制,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此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已經完成。
而個人養老金作為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也受到廣泛的關注。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去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標志著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啟動實施3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
李忠指出,個人養老金側重長期保值增值,有關監管部門已批準137只公募基金、19個商業養老保險、18只理財產品、465個儲蓄存款等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隨著制度實施,投資產品還會進一步豐富。
“目前,個人養老金每年繳費上限是12000元,以后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李忠明確。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