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葉玲珍
“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在為千行百業賦能的同時,更要在民生領域造福億萬人民。”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002230)董事長劉慶峰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要讓行業享受AI紅利,打造每個人的AI助手。
作為連任5屆、履職21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在今年兩會繼續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應用建言獻策,帶來了8項建議,重點圍繞推進認知智能大模型建設、人工智能助力醫療、養老、青少年心理健康、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社會民生領域,以及如何應對科技帶來的行業變化和倫理問題、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等方向。
當下,認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處在“歷史機遇期”。在劉慶峰看來,我國必須加快推進認知智能大模型建設,在自主可控平臺上讓行業和人民享受AI紅利。
具體來說,劉慶峰建議重視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形成以領軍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同時支持認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行業示范應用,推動認知大模型在教育、醫療、辦公、人機交互和AIGC領域的價值落地。在投資模式方面,鼓勵產業基金參照OpenAI和微軟等股東的投資協議模式,構建更好的科技創投生態和創新創業環境。
過去幾年,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持續豐富,越來越多地解決人類剛需。今年兩會,劉慶峰再度為人工智能代言,建議利用相關技術守護百姓身心健康。
在醫療領域,劉慶峰建議加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的應用,可以考慮將基于人工智能輔助診療能力的智能語音隨訪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手段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當機器效果達到和超過人工水平時,和人工服務一樣計入家庭醫生工作總量,解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短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獲得感低的難題。
在養老領域,劉慶峰建議設立人工智能關愛老齡社會研究專項,大力支持家庭護理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研發,推動機器人進家庭,同時將科技適老列入國家發展戰略,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劉慶峰認為要把心育提升到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戰略高度。基于此,他建議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平臺,建立從篩查預警到干預追蹤的全流程管理機制,提升全國青少年心理篩查覆蓋率和預警準確率;二是搭建醫教互聯互通的干預追蹤閉環管理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及轉診轉介機制,實行分層分類干預追蹤,降低危機發生率;三是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青少年心理問題分層干預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精準評估和預測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解決輕度心理問題。
在弱勢群體關懷方面,劉慶峰建議將無障礙智能產品納入醫療器械目錄和醫保目錄,降低特殊人群使用產品的門檻;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在互聯網內容平臺、各類網站、APP和智能終端推廣語音轉寫、合成、翻譯等人工智能技術,方便特殊人群獲取信息,同時加強新技術應用,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效率,拓寬對不同障礙類型的支持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