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向東(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說:攻克國外“卡脖子”關鍵技術與難題是科技工作者和創新企業家應有的責任,但由于會計準則難以和攻堅創新的需求相匹配,其對研發投資的包容度不高,給大中型企業的創新帶來負面影響。建議對會計準則進行調整,在企業研發項目成功上市取得收入以后,按收入進度比例分攤成本費用,保證分攤之后創新產品增加創收利潤,進一步釋放企業創新活力。
一、大中型企業在攻堅創新中受會計準則掣肘,創新積極性遭打擊。
大中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具有攻克“卡脖子”難題的有利條件,最有實力也最有可能實現創新突破。例如,網絡安全是攻防對抗的行業,只有不斷經歷實戰對抗和攻防演練的人,才能在網絡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網絡安全企業一直戰斗在保護政企單位網絡安全的第一線,這意味著企業才是網絡安全技術創新的主體。
與網絡安全類似的行業還有很多,芯片設計與代工、數控機床等“卡脖子”關鍵技術也面臨同樣的情況。這些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是新時代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的科技攻關主體。
但這些企業在科技攻堅時卻遇到難題:科技創新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是投資眼下、收益未來,如果對眼下企業利潤影響過大,有些企業不得不放棄投資創新。目前在會計準則上,有2種核算記賬辦法。第一種辦法,當年花掉的研發費用沖減當年利潤,而利潤一旦減少,就會受到股東和股民的反對,企業就沒有創新積極性;第二種辦法,不沖減當年利潤,而是在項目成功上市取得收入以后,按收入進度比例分攤成本費用,保證分攤之后創新產品增加創收利潤。第二種辦法好,因為做到了在研發期不減利潤,在投產期增加利潤,企業自然就愿意為技術創新投資了。
但現行的會計準則支持第一種辦法,雖然監管起來容易,但會打擊企業在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時的積極性,阻礙我國科技自立自強,非常不利于創新。所以,要改進會計制度細則,讓它有利于企業創新。
二、建議學習鉆探行業,改革會計準則制度,提升企業投資、攻堅重大技術工程積極性。
建議出臺具體政策,尤其是對現行會計制度進行改革,提升其對研發投資的包容度,加強企業投資重大技術工程積極性。
在會計制度操作上,建議學習鉆探行業,只要是省級以上政府確定的“卡脖子”項目,研發費用就可以資本化,讓企業在研發當年和研發過程期間,不影響利潤,研發成功后在壽命年限內,在毛利潤中扣減攤銷項目成本,讓股東能看到“卡脖子”項目在研發期既不減少去年當期利潤,又能在投產期增加利潤,自然就支持經營層攻克“卡脖子”難題了。
以投資1億元的研發項目為例,在處于研發期的當年,記作投資,不影響當年利潤;投產之后分2年攤銷研發投資成本,因為項目2年賺回投資,收支相抵,也不影響第二年、第三年的利潤;第4年之后是項目回報期,每年利潤增加0.5億元。
在這方面我國已有先例,勘探開發行業由于前期勘探、開采等環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取得成果需要的時間周期長。因此2006年我國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對高風險的勘探資本化做出了相關規定,有力提升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企業的業績增長,并推動了石油企業融入國際市場競爭,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石油從2005的第39名上升到了2022年的第4名。
因此,建議會計準則對需要前期投入巨大的“卡脖子”關鍵領域,效仿勘探開發行業進行調整和修改,以鼓勵企業投資和研發重大技術工程,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做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