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已經拉開帷幕。作為民生之一的熱點話題,養老問題也備受關注,面對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在多角度為養老問題建言獻策。
他們觀察到了哪些難點?帶來了哪些解決方案?
就醫難:建議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更希望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在生活能夠自理的情況下,更愿意居家養老或者居家治療。目前我們講的‘9073’養老模式中,‘90’和‘7’是可以結合起來的,就是說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是可以結合起來的”,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魯曉明建議,可以將社區醫院資源調動起來,于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形成聯動。
面對三甲醫院人滿為患,而社區衛生所往往無人問津的情況,魯曉明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就近的醫療資源,比如基礎疾病和老年病的一些護理性工作可以在衛生所解決,或者將一部分社區衛生所改造成醫養結合體,增加養老功能,與老年人簽訂家庭醫生合同,上門提供基礎護理和醫療服務。醫養結合體也便于醫院獲取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健康數據,方便為老人提供就醫或轉診服務。同時,還可以嘗試將社區的物業、街道、居委會等部門聯系起來,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
而在照護和康復方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副院長孫潔也建議將這三者結合起來,建議借鑒各國先進經驗模式,探索分級養老護理機制,逐步形成以“居家護理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護理為補充”的無縫銜接養老護理服務體系。
照護難:建立統一長期護理險制度呼聲高
長期護理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以長期處于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2016年,長護險在15個城市開始試點,2020年,試點城市增加到49個,但目前來看,受惠的失能老人有限,供遠小于求。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寧夏醫療保障局局長楊淑麗就在提案中指出,目前長護險覆蓋面不夠廣,截至2021年,試點城市參保人數近1.5億人,累計享受待遇165萬人。而目前,全國失能老人已達4000余萬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等機構聯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的一項研究稱,到2030年,我國失能老人規模將超過7700萬。
此外,長護險試點地區主要為城市,隨著老齡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出現大批空巢老人,相比于城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農村養老能力相對薄弱、農村養老問題更加嚴峻,更值得關注。
如今老年人對長護險的需求逐漸增多,長護險試點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實踐,制定全國統一的長護險制度,時機已相對成熟,魯曉明教授建議總結各地經驗,統一長護險措施,保障長護險的穩定、長期發展。
在長護險試點過程中,資金的籌備也是一個難題。魯曉明表示,目前長護險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醫療保險基金,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長期來看有待觀察。長期護理保險面對的是失能人群,是通過護理維持其身體機能狀態,并不具備顯著的治療康復功能,而醫療保險主要是保障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同時,醫療保險面臨較大的保值增值壓力,醫保基金對于長期護理保險的輸血本身面臨持續性的問題。
“長護險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它的籌資渠道應該是多元的,投保人自己應該要出錢,不能夠把它搞成一種福利;國家在財政允許的范圍內給予一定補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面保基本。”魯曉明認為,應該建立一種多元籌資機制,才能夠保證其可持續性。”
楊淑麗也建議在資金籌資方面,減少對醫保基金的依賴度,啟動資金由醫保、財政共同承擔,探索建立個人繳費、單位繳費、財政補貼、公益基金相結合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對西部欠發達地區開展居民長護險,中央財政予以支持補助。
建議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養老護理
保險行業與養老產業有著天然的聯系,長期護理保險承辦之外,商業保險公司能在老齡化社會解決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備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大副校長金李表示,我國老齡人口達19%,十多年后將突破30%,但養老產業僅占GDP7%,產業發育相對滯后。其中重要原因是養老市場化進程緩慢,商業保險公司的加入能夠為養老市場化進程提供強大的助推力。
孫潔提出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創新參與養老護理產業鏈條建設,逐步提高商業保險服務老年護理問題的能力,滿足老齡化現象帶來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601628)集團董事長白濤也認為,應該鼓勵支持社會機構參與養老服務產業。建議為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運營規范社會機構提供優惠扶持政策,加大養老設施改造、養老床位補貼力度。持續引導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所屬培訓療養機構優先轉型為養老機構,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將養老機構交給專業機構經營。
推動養老護理產業
當前我國的養老護理還處于起步階段,仍未充分滿足社會需求,養老護理產業專業人才緊缺,養老護理服務產業發展探索空間廣闊。
吸引從業人員方面,魯曉明認為可以通過提高養老行業員工的待遇來吸引相對高素質的員工或者走商業化的高端養老路線,通過比較高的收費標準來實現盈利,提高薪酬。他的態度比較樂觀:“未來中國的老年人消費能力會顯著提升,因為他們這一代老年人剛好是迅速發展的推動者、參與者,也是改革紅利的享受者。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養老院通過提高社會標準實現盈利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養老院的吸引力也會相對增強。”
創新模式探索方面,孫潔建議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原則,促進護理產業發展,并探索基于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創新養老護理產業的新模式,提高護理服務的便捷性和針對性。一是將護理設備研發、生產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目錄,鼓勵護理設備和技術的更新;二是大力支持發展各類養老護理服務機構,通過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以老年人為對象的護理服務業務;三是加快培養專業的護理人員,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參與養老護理工作;四是推動智慧養老護理,促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等產品在養老護理領域深度應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