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趙方園)“環境服務業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保基礎設施穩定達標運行的保障,直接影響環保產業發展的水平。”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昆岳互聯環境技術(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劉懷平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將提出“加快培育壯大環境服務業,推動我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獲悉,2022年全國生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2.2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9%,全行業新增A股上市公司14家,2021年以來生態環保企業新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超過10萬人。
劉懷平指出,環境服務業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保基礎設施穩定達標運行的保障,直接影響環保產業發展的水平。當前,環保產業正在由以環保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為主向以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等環境服務為核心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受益于環保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繼實施,環境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市場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劉懷平認為,未來,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深入推進,環境服務業將成為推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目前,我國環境服務業主要包括環境咨詢服務、環境監測服務、環境基礎施運維行服務、廢舊資源回收處置、環境貿易與金融服務、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護服務等。2021年,我國環境服務業達1.2萬億,占61.5%,但這其中90%是傳統的施工、安裝與建設。可以說,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與市場需求嚴重不匹配。
“然而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導文件還較為缺乏、環境服務業企業“多”“小”“散”,缺乏龍頭企業和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服務企業。同時,環境服務業技術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劉懷平表示。
對此,劉懷平建議,制定環境服務業整體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加強對環境服務業的扶持;引導環境服務企業向差異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培養和支持提供綜合環境服務的龍頭企業,引領一批優秀企業形成產業鏈梯隊,發展壯大環境服務業市場;在環保產業發達地區,規劃建設創新能力強、服務能力強、引領作用強的環境服務集群區;制定保障環境服務業的專項金融政策,解決環境服務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強化環境服務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編輯 羅亦丹
校對 柳寶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