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陳瓊)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方式的轉變和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預制菜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從餐飲行業的專業供應商蝶變為快捷生活方式的服務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喜愛。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這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重點方向,釋放出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文件中首次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將預制菜作為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這無疑給正在飛速發展的預制菜行業再次注入新動力(310328)。
有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得利斯(002330)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思敏指出,我國預制菜企業數量多,分布廣,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經過近幾年的飛速發展,預制菜行業中缺乏生產標準化、產品品類較為單一、研發創新瓶頸等薄弱環節逐漸暴露,行業發展仍存在著不少痛點:一是由于預制菜行業是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快,雖然有關部門正在密集出臺相關標準,但仍缺乏完善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不利于行業長遠良性發展;二是預制菜定義模糊,處在餐飲和食品行業的邊界,進入門檻低,可復制性強,造成生產企業良莠不齊,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隱患;三是預制菜企業品牌化建設任重道遠,預制菜加工廠呈現區域化、分散化和小規模的特征,缺少完善的商業經營模式;四是缺少預制菜專業研發人才,創新動力不足,中餐科技化水平進度緩慢,制約中餐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
鄭思敏指出,在當前構建“雙循環”經濟新格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發展預制菜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鄭思敏建議政府盡快明確牽頭單位,加快制定和出臺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或規劃,制定精準化的預制菜扶持政策,重點培育成熟區域的市場主體。
同時還建議設立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為預制菜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中餐標準化等提供支持,鼓勵預制菜制造企業建設專業的生產管理標準化體系和研發體系,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努力向自動化、數字化生產提升。
此外,鄭思敏還建議加大科研投入以及完善系統性的生產管理全過程標準化體系,“預制菜產業所涉及的第一二三產業都應完善相應的生產標準。比如第一產業應制定適合預制菜加工的食材標準、種養技術規范,第二產業要明確預制菜原料采收、保鮮和初加工技術規程、方法標準,第三產業則需完善預制菜細分品類的產品標準、服務標準等。盡快出臺相關國家、地方或行業標準,防范食品安全風險,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