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經濟界別委員圍繞“如何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展開小組討論。
相關專家指出,應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建立政策落實長效機制,減少政策的不可預期性和不確定性,通過高質量的制度供給拉動民間投資,增強民間投資積極性和企業發展信心。同時,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準政府投資的帶動效應和乘數效應。做好財政資金和金融資金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
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認為,供需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從短期來看,需求是主要矛盾,但從中長期看,主要矛盾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只有通過市場供給加制度供給,才能擴大內需。從長遠看,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抓手是制度供給,建立政策落實長效機制,減少政策的不可預期性和不確定性,通過高質量的制度供給拉動民間投資,增強民間投資積極性和企業發展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祝樹民也表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地方要在策略上對中央戰略進行補充和完善,各地出臺政策要注意合法、合規,通過人大立法、堅持依法治國,向社會傳遞長期穩定的預期。
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601211)國際董事長閻峰則建議,采用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以刺激多種需求,通過發展資本市場提高有效需求。
閻峰指出,目前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對國家稅收影響較小,但可以加大投資需求,提高流動性和配合證券市場的注冊制改革,優化企業估值,在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刺激消費。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也曾表示,我國在服務業供給能力方面還存在不足。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釋放新的增長空間,打破壁壘,讓社會資本能夠進入短板行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發揮好政府投資乘數效應
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魏革軍認為,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準政府投資的帶動效應和乘數效應。做好財政資金和金融資金的協調配合,避免財政資金的“擠出效應”,充分發揮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
魏革軍指出,要努力改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從根本上改善民營企業預期。同時,創新驅動是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最重要的因素。要堅持制度型的改革開放,破除創新驅動的制度障礙,通過開放式科研創新平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楊蔭凱在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今年國家發改委將持續做好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著力鞏固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同時,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建立健全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機制,用好社會資本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