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邂逅,風華共襄。3月19日,一場別具意義的探索之旅在云南騰沖拉開序幕。名為“茅臺1935·尋道中國”的科學探索活動暨“茅臺1935·國之大醫”公益基金啟動儀式在騰沖璦琿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隆重舉行。此次活動旨在領略騰沖的壯麗風光,傳承中華醫藥文化,共同譜寫中華文化的華彩篇章。
出席本次活動的重要嘉賓包括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茅臺酒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丹,騰沖市委書記馬子興等,他們分別發表了致辭。此外,《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總顧問李福義,茅臺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王曉維等也出席了活動。
一、茅臺1935:跨越時空,美的追求與傳承
1935年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刻。這一年,胡煥庸提出了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線,勾畫出了中國大地的人文地理版圖。同樣在這一年,茅臺前身燒房展品在西南各省物資展覽會上榮膺特等獎。
時光荏苒,這些昔日的傳奇已被載入史冊。如今,距離那個年代已過去近90年,從今年1月茅臺中國酒文化城啟動至今,茅臺1935攜手《中國國家地理》,深入挖掘分界線上的秀美風光、大自然的奧秘以及豐厚的歷史文化。
丁雄軍在會上表示:“作為大美中國的‘尋道者’和茅臺文化的‘布道者’,相信茅臺1935一定能夠在‘胡煥庸線’沿途上留下美妙的足跡,在弘揚傳統中醫文化、發展中醫藥事業上貢獻綿薄之力。”
活動開始時,領導嘉賓們共同踏入現場,沿著臺階拾級而上,追隨“尋道者”的足跡。他們途經“胡煥庸線”沿線的各個站點,觀賞民俗展示、騰沖站科考成果展,以及人口地理分界線的介紹。在這一探尋道麗山河的過程中,嘉賓們不僅親身體驗了騰沖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還感受到了茅臺1935與《中國國家地理》共同傳承和發揚的中國酒文化精神。
在活動期間,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向美而行,與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設立“茅臺1935·國之大醫”公益基金品牌,共同推進雙方在中醫藥文化傳承、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深度合作。這一合作意味著茅臺1935在傳承酒文化的同時,更加關注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在活動現場中,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茅臺1935酒經銷商向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茅臺1935·國之大醫”公益基金向騰沖中醫藥發展捐贈50萬元。
馬子興在致辭中表示:“茅臺1935·尋道中國”活動第一站選擇騰沖,為增進騰沖與外界的相互了解,促進騰沖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開啟了一個新的窗口。“茅臺1935·國之大醫”公益基金向騰沖市捐贈資金,用于支持騰沖中醫藥公益事業發展這一義舉,彰顯了茅臺集團心懷“國之大者”的責任與擔當。騰沖市將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不辜負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和茅臺集團的深情厚誼。”
二、璀璨華章,追尋美之印記
本次活動獨具匠心的構想,嚴謹的科學探險精神,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無不詮釋了“茅臺1935·尋道中國”將成為茅臺文化建設的堅強支柱,讓參會者領略祖國壯美河山、人文風情與奇幻之美。同時,也為白酒文化注入嶄新的活力。
此次活動中,《中國國家地理》科考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他們驚奇地發現國內主要火山地理位置恰好分布在“胡煥庸線”兩側。在犀鳥谷,他們有幸目睹了矯健的雙角犀鳥與華麗的花冠皺盔犀鳥,還觀察到了稀有的天行長臂猿的生活點滴。這些豐富的探險成果彰顯了騰沖這片土地的包容與共生之美,展現出“胡煥庸線”的繽紛多彩。
自古以來,茅臺鎮與騰沖這兩座遠隔千里的城市,在歷史的長河中共同演繹了一段獨特的文化淵源。這兩個地方雖然地理環境迥異,卻因馬幫的傳承和商貿往來而相連,成為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主任陳輝分享道,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僳僳族等25個少數民族在騰沖共生共榮。馬幫活動將緬甸、印度、阿富汗、尼泊爾等國的文化瑰寶匯聚,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傳播文明。
在此次活動中,茅臺不僅展現了文化的光彩,還對茅臺1935的瓶蓋進行了創新與升級。高彈起防偽結構獲得國家專利,有效遏制回收偽造。同時,茅臺1935的閥芯煥新升級,加入玻珠,使酒線如絲般流暢均勻。
回顧此次騰沖站活動,茅臺1935·尋道中國行已成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未來,“茅臺1935·尋道中國”科學探索活動將走進四川閬中、陜西延安、山西平遙、河北承德、內蒙古烏蘭浩特和黑龍江黑河等地,共尋大道中國,共賞大美中國。
可以看出,茅臺1935·尋道中國行騰沖站活動既是一次成功的文化盛會,也是一次深入挖掘、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嘗試。茅臺集團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舉措,不斷推動企業與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和諧發展,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而努力。讓我們一同期待“茅臺1935·尋道中國”的下一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