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貨就找貨拉拉。”這句讓不少網友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其公司是2013年由香港科技物流公司Lalamove所成立。
近10年來,Lalamove緊隨著國家“一帶一路”路線發展。截至目前,Lalamove業務版圖擴展至內地逾300多個城市,以及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逾40個國家地區。
一個集團兩個平臺,貨拉拉主打內地市場、Lalamove主打內地以外的市場,不禁讓人好奇,其運營方式有何區別?
近期,Lalamove首席運營官盧家培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兩個平臺均利用科技,匹配用戶與司機,提供合適車型和運輸方案。但平臺會根據不同地區再進行微調,如地圖、語言等,讓產品服務能迎合當地需求。
單是送貨車型,Lalamove會根據不同城市地區的道路網絡,提供不同選擇;香港涵蓋電單車、客貨車、小型貨車、中型貨車;孟加拉提供電單車、客貨車、小型貨車、三輪輕貨車。貨拉拉則提供從微貨、小貨、中貨再到大貨,中面、小面再到17米5的超長大貨車等多種車型,。
可以看出,Lalamove通過配對合適資源,為中小企、司機、送貨平臺打造三贏的密切關系。
據了解,盧家培于2019年加入Lalamove,成為Lalamove首席運營官,負責公司的全球運營、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在其帶領下,Lalamove業務規模增長迅速。作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成員盧家培也非常關注重振香港經濟、推動香港經濟再出發。他曾于香港、中東、菲律賓、日本和內地工作,擁有超過28年的全球管理經驗,帶領企業以出色的客戶服務推動盈利,并帶來可持續的收入增長。擁有多倫多大學的工程科學學士學位和密西根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并完成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高級行政人員課程。
“貨拉拉的車型選擇統一,Lalamove在海外其他城市的車型比較多元,如何利用科技在平臺內滿足不同市場的需要,這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盧家培認為Lalamove最大優勢在于科技。
盧家培說:“Lalamove‘出海’第一站是新加坡,進駐內地也已有十年時間。香港是一個700萬人口的小城市,市場規模很小,公司要國際化,除了要“出海”,也一定要回去內地,內地是重要的市場。“
“第一個站去新加坡,是新加坡與香港有很多相似之處;第二站進駐內地,是市場體量大,且語言文化相通,因此我們用貨拉拉團隊嘗試新的產品服務,成功后在Lalamove推廣,也是我們作為一家香港公司,在內地以至國際上成功的原因。”
盧家培透露,外訪后發現在創科方面,可向中東學習,近期也在研究中東市場。“作為科技物流公司,將繼續以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下獨特優勢,發展‘一帶一路’及東盟市場。”
內地有美團、順豐等物流平臺,東南亞有Grab等平臺。競爭是布局市場要面臨的重要一環。
現在Lalamove已覆蓋東南亞與東盟所有重要市場。去年10月,Lalamove進軍南亞,開拓全球第11個市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出訪中東,Lalamove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周勝馥亦跟隨前往。
盧家培認為,整個物流市場很大,科技的發展與數據化,是有助物流平臺的發展,以及降低物流成本。但Lalamove總能在發展中都能找到新市場。“香港道路很窄,交通很堵塞,我們就想到步行送貨,會根據不同的競爭去調整。”
“搶人才”一直是香港的熱門話題,而Lalamove早已將“搶人才”發揮得淋漓盡致,僅香港總部的員工就來自30多個不同國家地區。“員工能把自己國家的專才帶來公司,而且他們對自己國家的市場熟悉,有助公司在國際上發展。”盧家培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