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金融巨頭,陸金所控股正在謀求以介紹方式登陸港交所,成為在香港和紐交所擁有雙重主要上市地位的公司。這家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者,在經歷諸多壓力考驗之下,如何才能穿越周期?
前不久,在重慶市巴南區經營裝修公司的羅先生遇到了一個難題:他承接一個樓盤精裝業務,需要現金采購家電至精裝樓盤安裝,而且時間要求也很急,否則這筆生意就黃了。
由于無法滿足銀行常規的貸款抵押條件,他嘗試聯系陸金所控股。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僅用一兩天的時間,他就拿到了陸金所控股的陸賬房組合貸,額度為132萬元。
“這么快就解決了我的資金缺口,還款靈活方便,而且可以二次申請,給了這么高的額度,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羅先生感激不盡。
像羅先生這樣的借款人,截至2022年底,陸金所控股已累計服務了1,900萬人;賦能的零售信貸余額達人民幣5,765億元,其中僅去年第四季度就新增貸款規模778億元。
目前,這家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金融巨頭,正在謀求以介紹方式登陸港交所,成為在香港和紐交所擁有雙重主要上市地位的公司。
這次,陸金所控股將再次接受投資者最嚴格的審視。
眾所周知,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而中小微企業的風險要遠遠高于大型成熟企業,此次港交所上市,投資者無疑要拷問陸金所控股這家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者,在經歷外部環境變化等諸多壓力考驗之下,如何才能穿越周期?公司又有如何的策略和措施,來為中國經濟最具潛力的中小微企業賦能?而對于股東來說,能否不斷分享公司快速成長的紅利?
推動U型復蘇
3月13日,陸金所控股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陸金所控股實現營業收入581億元,實現凈利潤為88億元。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由于中小微企業最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過去三年,在嚴峻的環境考驗之下,企業們普遍感受到了些許寒意。而作為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商,難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CEO趙容奭表示,“我們已實施的戰略終將幫助公司實現U型復蘇,現在我們一定要耐心、謹慎并做好準備:以充分的耐心等待小微企業伴隨消費復蘇實現恢復性增長,以謹慎的態度執行我們新的風險管控戰略,以充足的準備迎接景氣度回升的宏觀經濟并開展新業務”。
據趙容奭介紹,2022年陸金所控股采取了相對謹慎的經營策略,將資產質量優化目標置于數量增長目標之上。
他表示,自2023年開年以來,消費市場回暖明顯,陸金所控股將耐心、謹慎并做好準備,以提升資產質量作為業務重心,不斷耕耘經濟恢復更好的區域市場及優勢細分行業市場,并根據區域及行業特點實行差異化經營策略,進一步提升小微融資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此外,公司還將進一步優化業務模式,以進一步提升利潤率水平及中長期業務可持續性。
與消費市場的復蘇相比,小微企業復蘇鏈條更為復雜。目前許多地方都拿出“真金白銀”激活居民的消費意愿,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40地宣布啟動消費券發放相關活動,加速煙火氣回歸。而由消費端傳導到企業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也更需要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的扶持。與消費刺激政策相配套,多地也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幫助小微企業加快走出生產經營困境,促進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等機構2月發起的《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小微群體信心顯著回暖:84%的小微經營者表示對今年生意有信心;78.5%的小微經營者認為全年客流量會增加,其中近半數預計同比增幅超50%;大部分小微經營者開始積極布局,四成準備囤貨,三成計劃招人,以迎接即將到來的增長。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6,在1月份大幅回升的基礎上,進一步回升0.7個點。
“預計U型復蘇的過程將會經歷三個階段”,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表示,“第一階段是2022年,全面調整信貸政策、聚焦優質小微,重點關注優勢地區和行業;第二階段,我們從2022年四季度啟動業務調整與運營效率提升,預計將在未來季度持續推進;第三階段,公司將恢復具價值的、可持續的增長。”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回升,是我國經濟復蘇回暖的進一步體現。作為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機構,陸金所控股所預期的的U型復蘇,顯然具備堅實的基礎。
打造小微生態圈
陸金所控股是中國領先的小微企業主金融服務賦能機構,主營業務是為小微企業主提供獲取普惠型產品和服務的便捷渠道,并賦能機構合作伙伴使其能高效觸達及服務小微企業主。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陸金所控股已與超過55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合計約660萬名小微企業主提供服務。零售信貸總余額達6,365億元,其中小微企業信貸余額4,934億,占未償還貸款總額的81.1%。這一比例自2020年以來增長了12.6個百分點。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貸款余額計,陸金所控股是服務小微企業主的第二大非傳統金融服務供應商,市場占有率為17.6%。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都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力量,充當著市場經濟肌體中“毛細血管”的角色。數據顯示,2021年,小微企業貢獻了中國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業機會,并占出口總額的約60%。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出臺了創新激勵、稅收優惠和融資支持等多重利好政策。
盡管如此,小微企業貸款僅占2021年中國整體貸款總額的26.0%。這是因為,小微企業規模小、通常無法提供抵押品,亦不具備穩定的現金流,這導致傳統金融機構在小微企業風險評估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根據灼識咨詢在2022年12月對小微企業主進行的調查,95.3%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獲得貸款的資金僅能滿足少于其總需求的一半。
陸金所控股作為金融科技巨頭,正是專注于解決小微企業主的痛點,并旨在協助金融機構合作伙伴服務小微企業主大量未滿足的需求。
據悉,在具體業務層面,陸金所控股針對小微企業進行了多項服務提升。例如,為提升借款服務便利度,陸金所控股于2021年6月在業內率先推出AI視頻貸款方案”行云”,將小微客戶借款申請流程平均耗時大幅下降約4成,減少小微融資服務對物理場所的依賴。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有約30.7萬小微企業主通過“行云”獲得借款服務。
為精準支持重點行業小微企業,2022年2月,陸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推出升級后的”4+1+1″ 重點行業小微扶助計劃,使其更具地方特色,更符合小微企業主的資金周轉需求。據悉,2022年前三季度已有累計近22萬名重點行業小微通過該計劃獲得融資服務。
除了提供融資服務,陸金所控股還為小微企業主在金融與經營雙向賦能,助力提升小微企業經營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
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前中小微企業發展模式仍以外部政策引導和國家機構幫扶為主,部分中小微企業單純依靠政府支持促發展,而企業缺乏長效發展的內生因素。這說明,除外部融資外,小微企業的內生力同樣關鍵。
基于對小微經營特點和經營需求的洞察,陸金所控股進一步探索建立完整的“小微生態圈”,為小微提供豐富的數字化經營工具,提升其線上經營能力。
公司于2022年11月推出新的小微企業主增值服務平臺“陸店通”,依托該平臺,通過深化連接小微企業主、內容推送及運營服務,小微企業主生態圈將為小微企業主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生態系統,加深我們與現有客戶之間的互動,深度挖掘多重需求以創造新的銷售機會,最終進一步強化公司在數據和技術領域的優勢。”計葵生說。
截至2022年12月底,“陸店通”已擁有25萬名注冊用戶,其中包括13萬名C端用戶、12萬名B端用戶。2023年前兩個月,新生態系統持續快速增長,注冊用戶數增長約5倍。據此測算,“陸店通”注冊用戶數已經突破100萬戶。
給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2022年內,陸金所控股多次釋放擬港股雙重上市的消息。今年2月1日,遞表港交所的消息公布,陸金所控股美股盤前拉升,漲幅一度超過6%。
陸金所控股表示,公司在香港及紐交所兩地擁有雙重主要上市地位對公司有利,兩個市場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資者,有助于擴大公司的投資者基礎及增加股份的流動性。同時,香港上市可以與公司以中國為重心的業務進行協同,對公司增長及長期戰略發展至關重要。
站在全新的起點上,陸金所控股想要在資本市場真正吸引投資者,不僅僅體現在股價上漲,還需要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與收益。
陸金所控股將分紅頻率提升,董事會已批準于每年一次轉為每半年支付一次股息。2021年,陸金所控股按每ADS 0.34美元的比例派發現金分紅,約為2021年全年凈利潤的30%;而在2022上半年,陸金所控股按每ADS 17美分的金額派發現金分紅,約為上半年凈利潤的32%;2022年下半年,陸金所控股宣布繼續分紅,每ADS 分紅5美分,全年合計分紅每ADS 22美分。2022年度的分紅率提升至40%。
展望未來,陸金所控股首席財務官徐兆感(David Choy)表示,對公司業務模式的彈性以及為股東創造更大可持續價值的能力充滿信心。
陸金所控股在招股書中表示,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公司已成為領先的小微企業主金融服務賦能者。這個市場龐大但服務覆蓋度低,公司研發了以小微企業主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及定制產品,通過最適合服務小微企業主的線下線上一體化渠道,為小微企業賦能。同時,公司具備穩健的數據驅動型風險管理能力、尖端的專有科技技術和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等多重優勢。
趙容奭也表示, “消費復蘇增強了我們對未來的信心。結合宏觀環境回暖、資本金雄厚等有利因素,我們相信戰略升級及更為靈活的商業模式將推動陸金所控股實現U型復蘇,從而為股東帶來長期價值。”
《孫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作為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巨頭,陸金所控股沿著U型復蘇的路線圖,用創新和賦能攻城略地,助力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用大數據和科技牢牢守住風險關口,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也許就是陸金所控股能夠穿越周期、行穩致遠之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