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2023年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上,由《華夏時報》、華夏雙碳能源研究院主辦的“2023華夏風光儲產業創新大會暨風光儲創新影響力榜單發布”活動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匯聚了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東方日升(300118)、天能能源、特變電工(600089)、億華通等企業代表,針對當下風光儲一體化并網發電、未來前景等熱點話題進行觀點輸出和思想碰撞,共話未來風光儲行業發展藍圖。助力我國新能源(600617)行業走向更高質量發展。
活動期間,《華夏時報》、華夏雙碳能源研究院與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低碳發展專業委員會舉行了綠色低碳標準推廣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為2022年風光儲行業創新企業頒發了榮譽證書。
華夏時報社社長、總編輯馮慧君致辭
華夏時報社社長、總編輯馮慧君在本次活動致辭環節表示,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要實現風光等新能源的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持續發展,必須相應配置儲能和調峰能力,這就需要堅持“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推動新能源與其他電源、儲能協調建設,推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與配套電網、儲能等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實現“水、風、光、熱、儲”一體化開發利用。
活動中,還有來自風光儲的業界同仁圍繞風光儲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從企業、行業多角度、多維度展開了觀點分享。
博眾智合(Agora)能源轉型論壇中國電力項目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專委會委員尹明表示,新型能源體系不是一個行業概念,而是一個社會經濟概念,是能源安全新戰略與現階段我國面對的動蕩不安的外部環境和復雜艱巨的內部發展改革任務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在“能源轉型下新型電力系統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演講中表示,體制改革亟待推進,真正體制改革或者電力市場改革現在剛剛開始,碳中和是一個系統工程,注定了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可能是國家大包大攬,離不開企業的參與。
對于行業頗為關心的風光儲行業現狀和行業未來前景,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助理、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鄧永康認為,新能源的趨勢是不可逆的,電源端將來風電、光伏是主要的趨勢?傮w來看,未來幾年,全球的儲能市場每年都會有一個翻倍的節奏,到2025年全球儲能的裝備量能達到500GWh,包括大儲、戶儲、工商儲。
除此之外,晶澳科技大客戶技術負責人謝普闊和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還發表了相關產品介紹。
晶澳科技大客戶技術負責人謝普闊稱,組件的可靠性是產品的基礎保障,晶澳科技具有非常嚴格的材料品質控制,以及產品生產的高效智能化。據謝普闊介紹,預計到2023年底,晶澳科技組件產能將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將達到組件產能的90%左右。
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表示,東方日升當下在P形轉N形的過程中,目前行業強調的N形異質結,是東方日升目前正在推進的技術。莊英宏介紹,東方日升雙輪驅動為低碳結合異質結的動力,為低成本、低能耗前提下,高功率、高效率、高發電量帶來異質結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行業在快速發展進程當中,低碳化始終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核心,但當下低碳化的參考辦法及標準尚未統一,行業評價標準仍待進一步建設完善。為更好助力行業低碳化、統一化發展,《華夏時報》、華夏雙碳能源研究院與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低碳發展專業委員會多次交流,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綠色低碳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曉輝、華夏雙碳能源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冰凝作為雙方代表,在會上共同簽署了綠色低碳標準推廣戰略合作文件。
與此同時,為表彰低碳發展過程中風光儲行業多家優秀企業的創新發展精神,經過華夏雙碳能源研究院等機構進行多輪評選,本次活動也揭曉了風光儲創新影響力榜單。
其中,隆基綠能榮獲“2023中國風光儲行業優秀電池組件品牌”榮譽;晶澳科技、通威集團、特變電工榮獲“2023中國風光儲行業影響力品牌”榮譽;晶科能源榮獲“2023中國風光儲行業投資價值品牌”榮譽;東方日升榮獲“2023中國風光儲極具影響力光伏企業”榮譽。華夏時報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冷衛新為上述企業頒發榮譽證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