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老年人信息閉塞、渴望健康、防騙意識薄弱等特點實施詐騙,針對老年人的騙局多種多樣,其中養生保健領域成受騙的“重災區”,許多老年人深陷其中被騙光了大半輩子的積蓄,不僅掏空養老錢,甚至嚴重損害身體,延誤病情治療。
北京一中院發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來涉老年人詐騙案件數量和犯罪數額均大幅增長,涉及領域包括養生保健、投資理財、文物收藏等,其中養生保健領域的案件占比最多,共計17件案件,占比超4成。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群體關注養生、健康問題的迫切需求,利用他們缺乏電信網絡詐騙識別能力、證據留存意識不足等弱點實施詐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造成嚴重損害。
馬上消費金融(下稱“馬上消費”)科普小課堂,今日就給大家講講如何識別老年人養生保健領域的詐騙,如何防范遠離騙局等。
不久前,某市一獨居老人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自稱為國家保健中心的醫生,通過一番噓寒問暖后獲取了老年人的病情,便開始吹噓某種品牌的保健品,宣傳他們公司正在研究的藥品對治療老年人的心血管病、高血壓非常有療效,騙取老人的信任后,老人稀里糊涂花了十多萬購買。事后家人來看望老人時發現情況不對,但已經無法聯系上這位“專家”,隨即報警。警方展開調查發現這個團伙推銷的保健品都是三無產品,進價不到20元賣給老人卻高達2000多元,非法獲利超過300萬元。
保健品領域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比如利用“組織義診,免費聽專家養生講座,雞蛋大米免費送,外地旅游免費去……”等虛假宣傳吸引老年人,然后誘導老年人高價購買消費,并實施詐騙。
熟悉三大詐騙套路 做好防范
雖然這些手段我們在很多科普案例中都已見過,但是依然有不少老年人頻頻上當受騙。這其中究竟有哪些套路?我們又該如何避免自家老人被騙呢?
套路一:“黃牛”拉攏,免費送禮。
最先接觸老人的群體是“黃牛”,他們常常在社區分發小卡片,手中掌握老年人的聯系方式與家庭條件,或是電話聯絡噓寒問暖,會利用免費發放禮品吸引老年人,并拉去銷售地點,以此獲取老人的信息。
套路二:“講師”洗腦宣傳,夸大功效。
詐騙團隊中往往會有所謂的“講師”,他們是行騙的主體,這些“講師”“教授”常常冒充中醫世家或者部隊醫院專家,通過開設講座、虛假檢測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夸大承諾,再加上洗腦的詐騙銷售語言,讓人防不勝防。
套路三:噓寒問暖,親情服務。
詐騙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關愛的心理需求,以銷售保健品等名義接近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他們與社會和家人聯系少,孤獨感更強。詐騙分子通過長期與老年人聊天、聚會、旅行等方式,在情感上取得老人信任,降低老人的防范意識。
遠離保健領域騙局 老年人防騙提醒:
許多養生保健詐騙的受害者為本身有慢性病、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無論對財產還是身體健康都造成嚴重損害。建議老年人要提高防騙意識,了解保健品知識,下面幾點防騙建議請收好。
相信科學,理性看待保健品。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提示:保健食品不能治病,選對用對才能有助健康,一般情況下,每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超過2種,那些包治百病、無所不能的保健食品是不存在的。同時購買時應盡量選擇超市、藥店、專賣店等場所或者信譽較好的電商購買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其經營范圍是否含有保健食品銷售,要認準“藍帽子”(保健食品標志)。如有不適可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加強防范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遠離推銷,拒絕利益誘惑,遇到無法辨別真偽的情況及時向家人或者有關部門求助,同時記得保存轉賬記錄、收據、對方身份信息等客觀證據。
保護每個老年人,就是保護每個家庭。建議年輕人平時多多和家中老人聯系,了解近況,及時關注老人身體健康和心理情況,日常多多為他們科普防騙知識。希望廣大老年人遠離詐騙,安享幸福晚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