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步長制藥發布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虧損15.84億元至19.36億元。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擬對通化谷紅、吉林天成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合計約30億元至34億元。
步長制藥商譽減值主要與其子公司產品被調出醫保有關。根據《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對于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乙類藥品,應在3年內(2020年-2022年)逐步消化。2020年以來,通化谷紅產品谷紅注射液,吉林天成產品復方曲肽注射液、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陸續調出各省級醫保目錄,產品調出各省級醫保目錄及疫情等因素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了一定不利影響。
步長制藥本次計提商譽超30億元,將使得公司旗下相關產品調出醫保的負面影響基本消除,商譽減值落地也將使得公司可以輕裝上陣。更值得關注的是,政策對中醫藥的強力支持,使行業有望快速擴容,而作為中醫藥行業龍頭的步長制藥,無疑將分享更多行業紅利。
扎根中醫藥行業為地方經濟“強筋壯骨”
多年來,步長制藥不僅持續深耕中藥、化藥及生物藥領域,還在持續步長制藥持續強化中藥核心戰略,中藥龍頭地位日趨穩固。公司先后培育了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和谷紅注射液四個知名獨家品種,其2022年上半年合計銷售收入達到34.30億元,根據米內網的數據顯示,腦心通膠囊、丹紅注射液、穩心顆粒三個獨家品種2021年在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份額的排名在前20位。
近日,步長制藥榮登“2022中藥上市公司TOP30”榜單、“2022中成藥企業TOP100”榜單第5位,宣肺敗毒顆粒榮登“2018-2022年獲批中藥新藥企業及產品”榜單。鑒于步長制藥在中醫藥行業的品牌引領作用,大會向步長制藥頒發了“中醫藥品牌集群”證書。
步長制藥總裁趙超曾表示,“中醫藥文化認同感的建立是發展中醫藥的根基,是中醫藥實施‘走出去’戰略關鍵所在。借助中醫藥抗擊疫情的突出貢獻,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宣傳中醫藥,弘揚中醫藥文化。”
做緊跟黨走的“力行者”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賦予了新的任務使命。
作為醫藥龍頭企業,發展紅利的獲得者。步長制藥始終不忘初心,以慈善公益之手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推進。
作為有擔當的民營企業,步長制藥深徹落實并貫徹黨和政府的號召,發揮帶頭作用促進地方就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步長制藥自疫情發生以來(2020年至2022.12.31),步長制藥已累計納稅65.45億元。自成立以來,步長制藥累計全國納稅278.40億元,其中山東園區合計納稅159.19億、東北園區合計納稅30.70億、保定天浩合計納稅12.38億、陜西地區合計納稅69.49億,邛崍天銀合計納稅3.32億,為地方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多年來,“同心·共鑄中國心”活動足跡遍布全國五大藏區,來自全國的2.2萬名專家、教授,在高潤霖院士、張伯禮院士、郎景和院士、陳香美院士等的帶領下,為51.4萬人次藏族及少數民族同胞提供免費醫療救助與全程免費手術;“兒童先心病”篩查達27,750人次、確診2,171人、已免費手術1,475人;腦癱患兒免費手術100余人;免費白內障患者手術9,500余人;肝包囊蟲病篩查11,339人次;在藏區設立四個健康學院和健康大講堂培訓點,組織培訓450多場,培訓當地醫務人員和農牧民15萬人次。通過捐贈和志愿服務等方式幫貧濟困、參與興辦公益事業的三次分配,促進了社會和諧。
面對新時代的新號召,在考慮自身利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步長制藥始終將“聽黨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尊重各級政府領導,遵紀守法經營”的政治理念放在第一位,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做到“先富幫后富”,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思路,創新精準扶貧新形式,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從實際出發,進村入戶,精準發力扶貧脫困。
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積極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據悉,早在2017年,步長制藥就在董事長趙濤的帶領下,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立的“絲路博愛基金”捐資,由此一批又一批的患兒接受手術并重獲健康。而后,在2018年公司本著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知識的初衷,在印尼舉辦了“心腦血管病及風濕骨病健康知識講座”,受到當地居民廣泛認可。可以說,步長制藥在發揮自身心腦血管領域優勢的同時,借助“一帶一路”平臺不斷傳播弘揚中醫藥文化理念,對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趙濤董事長作為愛國華商,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制方針,反港獨、反臺獨,支持祖國統一。多次參與并積極促進兩岸交流活動,將中華文化、中藥文化推向全球、全世界貢獻步長力量。
未來,步長制藥將繼續秉承“取之于社會,回饋于社會”的理念,進一步履行好社會責任,持續探索向善的發展道路,力爭為推進共同富裕盡己之力、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