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再添變數。
當前,又一種新冠變異病毒XBB.1.16引發全球關注。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印度、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29個國家的XBB.1.16感染病例數,正在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另外,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情況顯示,4月7日至4月13日期間,新監測到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24例(共計21個分支),并首次監測到了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
從增長勢頭來看,XBB.1.16似乎確實比其他新冠變種具有“增長優勢”。據東京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XBB.1.16的傳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約1.17至1.27倍。這或許表明,這一變異毒株未來有可能成為全球下一個主要變種病毒。
另外,疫苗巨頭的一則最新研究進展,也引發關注。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疫苗巨頭Moderna和默沙東表示,皮膚癌中晚期患者,在接受Moderna基于mRNA的癌癥疫苗與默沙東的重點免疫藥物Keytruda的組合療法后,約有79%在18個月后未復發。
新“毒王”來襲?
近日,又一種新冠變異病毒XBB.1.16在全球多國肆虐。從印度到新加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29個國家,XBB.1.16感染病例都出現了快速增長趨勢。
目前,該病毒已占據美國中南部地區新冠病例的21%以上,并導致印度新增新冠病例重回過去八個月新高,可能成為全球要面對的下一個主要變種病毒。
據世界衛生組織披露,今年1月23日首次發現XBB.1.16,并在3月22日將其列為“監測下的新變種病毒(VUM)”。XBB.1.16是BA.2.10.1和BA.2.75的重組或雜交變體,均是奧密克戎變種BA.2 的后代。
WHO數據顯示,盡管目前全球范圍內,XBB.1.5仍占主導地位,但 XBB.1.16 的感染病例數正在快速上升。
從全球范圍來看,XBB.1.16占全球新冠病例的比例,已經從2月底的約0.21%上升到3月底的約3.96%。
在XBB.1.16的快速傳播下,印度新冠病例又一次出現“大規模激增”,并促使印度政府重新恢復強制口罩令。
根據印度衛生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印度新冠新增病例在上周繼續上升,已是連續5天增加,在截至上周五的24小時內新增病例就高達11109例,達到近8個月以來的單日新高。
據當地媒體報道,12歲以下的孩童患病人數增加,還伴隨極其少見的結膜炎病癥。
與此同時,XBB.1.16也正在美國大肆傳播。截至目前,美國已有至少26個州報告了XBB.1.16的感染病例。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最新數據,從4月9日到4月15日,XBB.1.16預計占全美所有新冠病例的7.2%。這一數字較一周前的3.9%和兩周前的2.1%大幅提升。
盡管目前美國最主要的變種病毒還是XBB.1.5(預計占所有新冠病例樣本的78.0%),但是XBB.1.16已經超過了所有其他的變種病毒,成為美國排名第二的變種病毒,并且大有在未來超越XBB.1.5之勢。
目前在美國中南部地區,XBB.1.16病例正在快速增加。數據顯示 ,XBB.1.16已經占美國中南部地區(包括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得克薩斯州)新冠病例的21.3%。
傳染性更強
從增長勢頭來看,XBB.1.16似乎確實比其他現有的新冠變種和亞變種具有“增長優勢”,尤其是在傳染性方面。
東京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XBB.1.16的傳播效率比XBB.1和 XBB.1.5毒株高約1.17至1.27倍,這或許表明,這一變異毒株未來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傳播。
該大學的測試結果還表明,XBB.1.16更容易與人體細胞結合并進入細胞內感染,這可能導致XBB.1.16在人群中的傳播速度更快。另外,該變體對多種新冠抗體具有“強大的抵抗力”。
世衛組織新冠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科克霍夫博士(Maria Van Kerkhove)指出,XBB.1.16與XBB.1.5的結構非常相似,它在刺突蛋白中有一個額外的突變,在實驗室研究中顯示出傳染性提高,以及潛在的致病性提高。
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
對比4月8日中疾控公布數據,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監測到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24例(共計21個分支)。其中,中疾控首次監測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這表明,這一變種病毒也已經進入我國。
盡管新毒株XBB.1.16傳播速度快,但到目前為止,報告并沒有顯示XBB.1.16導致住院、重癥監護室入院或死亡人數增加。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技術負責人Maria Van Kerkhove在發布會上指出,盡管在最近幾周導致東南亞地區病例激增,但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稱,該地區的死亡人數在過去四周下降了6%。
這意味著,目前還無法確定XBB.1.16對公共衛生構成的風險程度。
疫苗巨頭的大消息
疫苗巨頭的一則最新研究進展,也引發關注。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疫苗巨頭Moderna和默沙東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上表示,皮膚癌中晚期患者,在接受Moderna基于mRNA的癌癥疫苗與默沙東的重點免疫藥物Keytruda的組合療法后,約有79%在18個月后未復發,而僅接受默沙東的Keytruda治療的患者有62%未復發。
同時,在實驗過程中,疫苗的副作用通常較輕,例如會出現疲勞等反應。
Keytruda是目前常用的黑色素瘤輔助療法,可以降低癌癥復發風險。而mRNA疫苗可根據每個患者的癌細胞特征提供個性化治療,對以往未獲得有效治療的患者有望提供新的治療機會。
個體化癌癥疫苗的目的是,通過根據患者個體化腫瘤突變類別設計的疫苗,可幫助患者產生相對應的抗腫瘤反應,進而提升癌癥患者的免疫能力。
媒體分析指出,當前大多數實驗性癌癥疫苗旨在治療癌癥或防止其復發,并非預防癌癥的發生。腫瘤學家表示,隨著免疫療法、基因組測序和人工智能的快速進步,將加快靶向癌癥疫苗的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癌癥疫苗并非是傳統意義中的預防性疫苗,而是治療性疫苗。如果這類疫苗成功問世,此療法將擴展到更多其他癌癥類別。
校對:王錦程
最新評論